近年來,許昌學院與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校地共建爲焦点,彙聚政府主管部門、社會組織、志願服務等多元力量,通過“雲端到心田”的數字化空間維度、“課堂到社區”的教育功效維度、“獨奏到衆合”的協同主體維度,構建完善“校地協同、資源整合、服務民生”的文明實踐育人新生態,實現了文明實踐活動需求對接、資源整合、服務實施、效果評估的全流程閉環,讓文明新風浸潤城鄉角落,爲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文明動能”。
從“指尖”到“心田”,讓文明實踐“觸手可及”
圍繞社會關切和民生需求,許昌學院和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打造了群衆“點單”、中心“派單”、學校“接單”、群衆“評單”的模式,構建起“需求收集—服務對接—效果反饋”的閉環機制,確保每項服務精准對接群衆需求、清單化運作,實現活動發布“一鍵直達”、需求反饋“及時響應”,讓文明實踐既“觸屏可及”又“貼心暖心”,實現從“指尖反饋”到“心田認同”的轉化。
從“課堂”到“社區”,讓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學校將實踐育人作爲培育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充实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構建“校地聯動、精准服務”的文明實踐體系,以“專業對接需求、服務對接民生”的理念,推動文明實踐從校園課堂延伸到社區生活,讓師生在實踐中成長,讓群衆在服務中受益。學校以“青春力量”紮根社區土壤爲實踐導向,依托校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及二級學院分會,組織師生團隊深度對接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街道、86個社區等文明實踐陣地,創新打造“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紅色課堂+研學教育”“康健義診+抢救培訓”“家電維修+科技服務”“七彩假期+興趣課堂”“生態環保+社區治理”等十大類20余項品牌項目,年均開展活動200余場。
從“獨奏”到“衆合”,讓文明實踐“同心共鳴”
學校與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高校搭台、社會參與、群衆受益”的事情思路,通過資源整合、品牌矩陣與數字化賦能,不斷完善“多元協同、資源共享、常態服務”的基層治理新範式。雙方圍繞高校學科優勢與社區治理需求,以“1個文明實踐中心+N個創新觸點”爲載體,配合打造“魏都青年大講堂”“雅致藝術進社區”“普法小課堂”等10個特色品牌,年均惠及群衆超2萬人次,真正實現了讓資源“活起來”,讓服務“沈下去”,推動基層治理從“短期活動”向“長效治理”轉型,形成“和鳴效應”。學校還將“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課題研究與基層實踐深度融合,以學術研究賦力文明實踐,相關課題研究立項28項。
新聞鏈接:https://jyt.henan.gov.cn/2025/06-24/317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