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學習強國】打造“三維全鏈·1+N”的高校文明實踐育人新生態

    作者:王林 申璐莹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孫旭濤 浏覽量: 日期:2025-06-22

    近年来,PP电子学院认真落实《河南省文明办 河南省教育厅 共青团河南省委印发〈关于高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开展志愿服务事情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与魏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校地共建为焦点,汇聚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多元力量,通过“云端到心田”的数字化空间维度、“课堂到社区”的教育功效维度、“独奏到众合”的协同主体维度,构建完善“校地协同、资源整合、服务民生”的文明实践育人新生态,实现了文明实践运动需求对接、资源整合、服务实施、效果评估的全流程闭环,让文明新风浸润城乡角落,为区域高质量生长注入“文明动能”。

    一、從“指尖”到“心田”,讓文明實踐“觸手可及”

    圍繞社會關切和民生需求,許昌學院和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打造了群衆“點單”、中心“派單”、學校“接單”、群衆“評單”的模式,構建起“需求收集-服務對接-效果反饋”的閉環機制,確保每項服務精准對接群衆需求、清單化運作,實現活動發布“一鍵直達”、需求反饋“及時響應”,讓文明實踐既“觸屏可及”又“貼心暖心”,實現從“指尖反饋”到“心田認同”的轉化。

    二、從“課堂”到“社區”,讓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學校將實踐育人作爲培育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充实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構建“校地聯動、精准服務”的文明實踐體系,以“專業對接需求、服務對接民生”的理念,推動文明實踐從校園課堂延伸到社區生活,讓師生在實踐中成長,讓群衆在服務中受益。學校以“青春力量”紮根社區土壤爲實踐導向,依托校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及二級學院分會,組織師生團隊深度對接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街道、86個社區等文明實踐陣地,創新打造“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紅色課堂+研學教育”“康健義診+抢救培訓”“家電維修+科技服務”“七彩假期+興趣課堂”“生態環保+社區治理”等十大類20余項品牌項目,年均開展活動200余場。

    三、從“獨奏”到“衆合”,讓文明實踐“同心共鳴”

    學校與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高校搭台、社會參與、群衆受益”的事情思路,通過資源整合、品牌矩陣與數字化賦能,不斷完善“多元協同、資源共享、常態服務”的基層治理新範式。雙方圍繞高校學科優勢與社區治理需求,以“1個文明實踐中心+N個創新觸點”爲載體,配合打造“魏都青年大講堂”“雅致藝術進社區”“普法小課堂”等10個特色品牌,年均惠及群衆超2萬人次,真正實現了讓資源“活起來”,讓服務“沈下去”,推動基層治理從“短期活動”向“長效治理”轉型,形成“和鳴效應”。學校還將“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課題研究與基層實踐深度融合,以學術研究賦文明實踐,相關課題研究立項28項。

    新聞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775786337778016228&item_id=11775786337778016228&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