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結合起來的“線上”+“線下”混淆式教學,越來越受到高校師生的青睐。我校文史與傳媒學院的《現代漢語》就是這樣一門課:線上慕課有趣有料,線下課程有用有效,線上線下有機融合,課程呈現出了1+1>2的學習效果。
有創意、有廣度、有趣味:
“1”門線上慕課有趣有料
線上資源是開展混淆式教學的前提。由文史與傳媒學院教研室配合開發的在線開放課程《漢語揭秘》,是專業基礎課《現代漢語》課程的線上學習內容。該課程共32課時300多分鍾。2018年12月在中國大學慕課上線以來,已運行6期。
中国人拍照时为什么喊“茄子”?“外婆”需要改成“姥姥”吗?不能最近入学为什么败诉?“玩美女人”广告为什么惹上讼事?《汉语揭秘》课程改变了學生对传统现代汉语课堂理论枯燥、知识琐碎的认知,一上线就赢得本专业學生的好评。
课程卖力人贺洁谈到开发课程初衷时说,“理论知识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气使其活起来,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打破传统理论知识体系,结合学术前沿、社会热点重构课程内容,接纳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设计了32个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语言话题,把學生“勾”进门;接纳“设秘—探秘—揭秘”的揭秘教学模式,将语言知识点融入语言问题的揭秘历程中,引导學生积极发现知识并能够活学活用。
课程接纳“编剧思维”整体设计,紧扣學生心理,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引发學生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动机。“新奇、有趣、博大精深……”是學生在中国大学MOOC上评价的高频词汇,2017年度国家线上一流课程《魅力汉语》主讲教師评论说“趣味性与知识性并举,很好的课程”。课程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省级评价优秀,今年5月,《汉语揭秘》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
有深度、有難度、重應用:
“1”門線下課程拓深度廣度
仅仅有线上的学习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學生来说是不够的,《现代汉语》线下课堂成为线上课堂的有效延伸。
课程组教師韩启振说:“项目组想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运动,来检验、牢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对學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拔高’。”
在《现代汉语》课上,老师通过學生对线上学习情况的反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查缺补漏、重点突破,接下来则是实现越发“高级”的教学目标,凭据韩启振老师的说法,《现代汉语》这门课力争做到有深度、有难度、重应用。
课程充实发挥小班教学优势,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要领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利用,培养學生高阶能力。教師经常“抛出”典型案例,让學生通过讨论、分析找到正确答案,一方面借分析案例引入前沿性内容,另一方面训练學生逻辑分析能力。
“将课堂的触角延伸到前沿,让學生深入讨论,然后清晰地表达,让學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分析总结能力和表达相同能力。”韩启振老师说。
1+1>2:
線上線下混淆的“化學反應”
“我们开发《汉语揭秘》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理解汉民族配合语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言语外交的能力”,贺洁老师体现,“在进行混淆式教学的历程中,《汉语揭秘》以‘为什么学汉语’为引导,资助學生解决日常面临的汉语困惑问题,让學生发现‘学什么’,引发學生发现学习的动力;线下课程引导學生‘怎么学’,进一步检验、牢固、转化、拔高线上资源的学习效果,最终到达提高學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效果。”
线上课程依托数据化,精准进行学情分析,为學生提供个性化的提升计划,定制“私享课堂”;线下课程更有温度,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面劈面的互动交流,开启“乐享课堂”;课后,學生进行语言分析和语言创作,提交作业有深度有难度,开启“创享课堂”。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引导《现代汉语》课程学习者由浅到深渐入佳境。
在这个历程中,學生有效掌握了语言知识,提升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言语外交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很洪流平上建设起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实现了1+1>2的效果。
许多同學体现,學了這門課,發現漢語課程原來並不難。漢語知識不是飄在雲端,它就在我們身邊。
(本文系《项目式写作实训》课程“許院聽課錄”项目组写作结果,指导老师:鍾偉平;采写:刘巧、邵沛冉、贾梦瑶,摄影:李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