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激勵廣大青年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我校青年學生牢記領袖囑托,以暑期社會實踐爲契機,深入基層、紮根一線,用實際行動書寫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生動畫卷。
双语传红音 薪火代代传
外國語學院“星火傳聲,赤心築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秉持“專業賦能紅色精神教育”的理念,將紅色精神與雙語教育相結合,深入許都路小學、建安區三高等許昌市中小學開展“紅色鑄魂,雙語共進”特色宣講活動。活動前期,團隊通過實地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走訪慰問老紅軍等方式,整理口述史料2萬余字,形成3篇專訪報告。在此基礎上,團隊結合專業特色,創新宣講模式,打造“理論講解+雙語演繹+互動實踐”三維體系,通過雙語展板、紅色短片、詞彙競猜、英文紅歌等形式,構建起英語知識學習與紅色精神培育的雙向賦能機制,引導青少年在提升英語能力的同時,學習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從內心深處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

法治入乡土 普法润民心
法學院“情暖童心,攜法同行”暑期社會實踐隊秉持“知法于心,普法于行”的團隊理念,連續九年深入鄉村一線開展普法支教活動,投身基層法治實踐。在鄢陵縣陶城鎮十室小學,團隊結合專業知識,精心策劃普法支教課堂,創新推出模擬法庭、法治辯論賽、法治版狼人殺、法治飛行棋等趣味普法活動,讓鄉村青少年在零距離、沈浸式體驗中感受执法威嚴,學習执法知識,提升法治意識。此外,團隊走進田間地頭,推出原創普法相聲《當普法遇上“豫”言》,用鄉音相聲闡釋法理,並結合普法宣傳、执法咨詢、执法援助等活動,有效提升了廣大群衆的法治思維和执法素養,爲法治鄉村和法治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科普进社区 食安护民生
食品與藥學院“食正藥典,康健同行”暑期社會實踐隊積極響應“康健中國”戰略,以提升居民食藥宁静意識爲目標,深入壽昌社區、天寶社區、祥和社區等周邊社區開展食藥康健科普活動。團隊創新設計“理論宣講+文藝展演+互動體驗”特色活動,將食藥宁静知識融入相聲、情景劇等文藝活動,讓社區居民在輕松趣味的氛圍中掌握保健食誤區、食物中毒抢救等食藥宁静知識。針對青少年群體,團隊打造“食品黏土塑形小廣場”,通過制作“膳食營養金字塔”模型等活動,讓孩子們深入了解食物營養搭配等膳食營養知識,樹立科學飲食觀念,培養康健飲食習慣,爲青少年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科技助生长 筑梦向未来
機電工程學院逐夢科技暑期社會實踐隊面向260余名中小學生組建“科技賦能·築夢未來”科技夏令營,爲青少年的夢想插上科學的翅膀。在工程訓練中心,團隊成員通過數控機床實操演示,讓青少年直觀理解工業4.0生産流程;在3D打印事情坊,陶泥3D打印筆創作、光固化成型技術體驗、FDM熔融沈積建模等課程,讓抽象的數字模型轉化爲觸手可及的實體作品,進一步激發了青少年對科技創新的濃厚興趣;在智能裝備體驗區,通過編程教學與場景模擬,引導青少年掌握機器人路徑規劃、無人機基礎操控等技术,在趣味競賽中培養工程思維。一場場互動式教學、一次次沈浸式體驗,爲青少年開啓了一場滿載驚喜與收獲的科學探索之旅,讓科技創新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中萌芽成長,爲科技強國建設築牢基本。

陪伴送温暖 微光护“童”行
信息工程學院“微光築夢,許我‘童’行”關愛兒童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許昌市社會福利院,以“科技賦能成長,陪伴傳遞溫情”爲理念,構建專業服務與兒童發展需求的精准對接機制。團隊成員通過“1+1”結對陪伴模式,開展繪本共讀、益智遊戲、手工創作等基礎互動項目,用真誠陪伴築牢情感聯結;同時,團隊搭建簡易數據跟蹤平台,通過記錄互動反饋與行爲特征,運用數據分析勾勒兒童心理輪廓,爲個性化關懷提供科學參考。後續還將以數據爲基構建長效機制,通過定期回訪、線上輔導動態優化服務。隊員們以實際行動落實國家關于困境兒童保障事情的相關政策,用專業服務搭建起傳遞社會溫暖的橋梁,助力特殊群體兒童在關愛與陪伴中康健成長。

2025年暑期,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學校各級共青團組織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廣大青年學生積極響應、踴躍參加,6600余名青年學生共組建410余支團隊,圍繞理論宣講、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主題開展實踐活動,用智慧和汗水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新征程上展現青春作爲、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截止目前,我校先後有2支團隊入選2025年關愛行動“七彩假期”志願服務團;1支團隊入選2025年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願宣講團;2支團隊入選“食品宁静與營養中國行”科普志願服務活動;2支團隊入選第十七屆“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活動;1支隊伍入選“法治中國青春行”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圖片由校團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