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綜合新聞 > 正文

【特別報道】恰同學少年,逐夢到許院

作者:鍾偉平 甯智沛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許院校媒 編輯:鍾偉平 浏覽量: 日期:2017-09-11

當每一季石榴籽開始飽滿的時候,桂花滿園的許院便會翹首以待,在濃郁的芬芳裏,熙攘熱烈地迎接期待已久的“新人”。

9月910日,從五湖四海趕來的700017級的許院“小石器”,開始了他們的大學第一天。

 

校領導暖心慰問

9月8日下午,院長趙繼紅、副院長趙正風、郭濤來到迎新現場,检察迎新事情准備情況,慰問參與迎新的教職工和學生志願者。


校領導現場检察了迎新事情開展情況,仔細詢問了新生報到和接待服務流程,並向緊張忙碌的事情人員体现慰問。同時要求各人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實做細,保證新生順利報到入學。

趙院長強調,用細致周到的迎新服務,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校、喜愛學校,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各人庭的溫暖、感受到學校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


(醫學院新生報到現場)

 

視察過程中,校領導不時地與提前來校報到的新生和家長親切交談,仔細詢問新生的籍貫、專業、家庭情況、報得手續等情況,同時鼓勵新同學在校期間要努力學習,盡快融入大學生活。

    第一次出門遠行

2017年,學校在黑龍江、內蒙古、湖南、廣東、海南、甘肅等20個外省、自治區等招錄3242人,幾乎占到了新生總數的一半。這些天南海北的學子,多数第一次離開家鄉,來赴一場與大學的美麗邂逅。

17級醫學院護理專業的李科娟與父親本已約定好了,一同來到許院見證這特殊意義的交接,但父親卻臨時只將他送到車站。拖著行李回頭,看到父親正笑得溫暖,自己卻不禁鼻子酸起來,一扭頭甩開步子奔向既定旅程。而文學與傳媒學院的徐文帥卻是堅定從湖南獨自一人來到許昌,雖然怙恃不在身邊,旅途多了許多不確定性和隨之的慌亂,但對于他們,學會遊刃有余解決層出不窮的小問題,似乎是遠行的另一種饋贈。

家在安徽黃山的視覺傳達藝術專業的汪鑫,怙恃驅車900多公裏一路開到許昌學院,一路上的風景,一路上的奔忙,在汪鑫和怙恃的眼裏都化作對許院滿滿期待......

大學,對于他們,瞬間變得觸手可及。十八歲的天空,裝著大大的青春夢想,也承載了關于認知生活的想象。

 

我與許院的第一張合影

“一進校門,就被印有‘2017我與許院的第一張合影’巨幅幕布吸引到了,情不自禁地走上前拍照,然後分享到朋友圈,好讓我的家人和洽朋友也看看許院的美景!” 17級新生赵闪闪高姓f卣f。


新生報到前,黨委宣傳部和學生處特別趕制了這張大型“幕布”放置在弘毅廣場,精美地展示著校園的標志建築和特色景觀。许多新生和家長紛紛在此駐足合影,一次自拍,便框起了許院四季,也把這親密的邂逅镌刻在大學的扉頁上。

 

今天起,我是大學生了!

17級城鄉規劃與園林學院的李瑩瑩和媽媽一走進校園,便被志願者引領到院系報到點,學院的師生检察了身份證、錄取通知書,核對混名冊後,便把班級、宿舍信息、輔導員聯系方式等逐一见告。學長學姐找出了李瑩瑩的“校園一卡通”,耐心地告訴她使用範圍和功效。看著印有許院標志和自己頭像的這張“強大”卡片,李瑩瑩覺得似乎握著一把通向自己大學和未來的鑰匙,大學生活,觸手可及。

7000多名前來報到的學生中,旅遊學院(曆史文化學院)的河北女孩賀雲菲成爲第一名注冊報到的“許院學子”,她在9月8號就迫不及待來到了學校,第二天起了個大早來到報到現場,自己都沒想到成了“小石器們”的排頭兵。


“小石器”中已經不乏00後的身影了,據了解,17級的00後學生人數共計411人,其中最小的還不滿16周歲。與00後同在校園學習生活,不少師生都笑歎,自己老喽。然而在“新生力量”中,電氣(機電)工程學院17級新生李殿超卻是個特例,87年出生的他,已是而立之年原來,2007年李殿超就考上了大學,但是一些意外變故使他不得不放棄了學業走向社會,十年間,他輾轉在各地形形色色的工廠裏打工,饱尝酸甜苦辣我越來越深刻意識到,學曆和文化水平並不能滿足事情需求爲了更好的生活和前景一咬牙就重新拾起課本,幾個月的複習准備後參加了今年的高考”李殿超。談及大學四年的規劃,李殿超目標明確,“我选择的專業是机械自动化,这是一个实践性比力高的專業,努力学习,把知识学的更深一点。”

溫暖迎新 

校學生處很早就制作了新生報到須知、報到明白卡發放給新生,在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都設立了臨時接待站並派人值守,在校內提前設置新生接待咨詢服務點和綠色通道咨詢處等,辦理相關事宜。

   商學院的大本營張貼著碩大的新生留言板,電腦、LED显示屏裏转动播放着学院的师生风范,给前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很深的归属感;化学化工学院还特地为新生家长建设了微信群以便相同联络,并组织师生领导他们走进学院,感受子女四年裏将要学习、生活的場所。

    学长们的用心关爱

截止9月10下午六點,7100名17級新生的报到率突破98%,創曆史新高。這是許院新生最多,迎新事情量最大的一次,但整個過程卻進展得極爲順利,這其中飽含了太多師長們的無私支付。

校學生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團學組織400多名學生志願者參與到迎新事情中,並在報到期間提供40余輛“愛心行李車”和100把雨傘爲新生服務。校内多个地方都设有服务站点,校外的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也都有穿着红马甲的志願者有条不紊卖力接待。小石器们一下车险些就没有时机再拎起自家行李,前呼后拥被热情的师哥师姐们马上“一搶而空”扛在肩頭。


“我們派出了6輛車,12個人組成了迎新義務服務隊,爲新生運行李維持秩序。”后勤综合科的杨老师說,“从暑假我们就开始筹谋部署食堂、水电供应、医疗等各方面事情,开了六次聚会会议商讨迎新方案,为迎新做了充实的准备!”

學校的校媒(廣播、網絡電視台、校報、新媒體)提早在新生群體中發布“志願者招募令”,吸收新生參與迎新报道、图文收罗、平台运营等事情。17级食品与生物工程學院的樊璐瑶便在体验过了一把校园记者的瘾,她說瞬間愛上了采訪,愛上了許院”。

網絡電視台滾動播報新生報道流程和迎新現場,廣播電台全天候播報迎新專題節目,與新生互動。大學生通訊社和校報記者團通力協作,部署多個采編小組在趕赴高鐵站、火車站,醫學院等地,挖掘新聞熱點,進行跟蹤采訪。

致未來......

其实,对于每一个小石器,除了即将面临马不停蹄的入学教育、军训会操、專業介绍大學規劃一系列新生活、新變化,四六級、創新創業、學分、雙學位、考研....這些詞語也將不停歇地在四年中被提起,當然未來還有許多諸如戀愛、自由、旅行、聚會等美好的青春事物。

2017,家到許院。

愿未来,許院陪你们看鲜衣怒马,烈焰繁花。

(圖文統籌:鍾偉平 甯智沛 校媒學生:陳璐 孫心悅 王甯 王書舉 解彤 楊婷婷 张涵 朱琳 郑爽 付孟文 李一涵 贾文峥 特别谢谢党政办公室、学生处、后勤服务治理中心、信息化治理中心、医学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提供圖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