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綜合新聞 > 正文

我校舉行“傳統文化?農耕文明”學術沙龍

作者:寇鸿顺 马洪伟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心) 編輯:熊德蘭 浏覽量: 日期:2017-06-14

 

6月13日下午,我校“傳統文化·農耕文明”學術沙龍在文科綜合樓727智庫平台舉辦。科技處、馬克思主義學院、曆史文化(旅遊)學院、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魏晉文化研究所、中原農耕文化研究中心、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等單位相關人員和傳統文化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近40人參加座談。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原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寇鴻順教授主持沙龍。

中原農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名譽館長汪慶華教授作了主題發言。他簡要介紹了我校農耕文化研究的緣起、意義和發展狀況,闡述了中國悠久的農耕文明作爲華夏文明底色的豐富內涵和研究價值,分析了傳統農耕文明與現代農業文明的密切聯系和時代價值。科技處副處長郭現軍体现,傳統農耕文明構成了華夏曆史文明的底色和基因,結合已有的專題博物館,開展改課題的研究很是须要,富有價值和意義。他呼籲廣大科研人員和教師可以從各自學科專業出發拓展研究領域,把學術志趣和研究偏向與農耕文化研究結合起來,更有利于産出科研结果。學報編輯部主任鄭國瑞教授認爲,可以從原點、原理、原著出發深入發掘農耕文化,展示農耕文化所具有的豐富哲學內涵,梳理傳統農耕文明的曆史階段。他同時体现,許昌學院學報將鼎力大举支持有關農耕文化的研究,條件成熟時可以開辟“傳統文化·農耕文明”專欄。許國林、孟聚及相關院所教授、博士也紛紛結合各自研究偏向談了對農耕文化研究的思路和看法。

本次學術沙龍活動的舉辦將加深人們對“傳統文化與農耕文明”研究偏向的認識和關注,吸引更多同仁對這一研究偏向發生興趣、投入精力,在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的有利基礎上,逐步把中原農耕文化這一時代課題做強、做大、做出特色,從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及河南省“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

據悉,此次學術沙龍已形成會議紀要,科技處將于近期下發至有關學院,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對該偏向研究,進而爲使我校社會科學研究陣營以農耕文化研究爲切入點打開中華傳統文化研究一個新的局面。同時,中原農耕文化研究中心擬定了100個相關科研選題爲開展農耕文化研究提供參考。(圖片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