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大河网】四维一体 双轮驱动 PP电子学院CCRS教育教学革新的创新密码

    作者:殷志锋 王武  來源:大河網 編輯:孫旭濤 浏覽量: 日期:2025-07-16


    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加速重構全球競爭花样的今天,培養具備深厚理論基礎、卓越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與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工程師,已成爲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焦点命題與時代使命。許昌學院銳意革新,系統構建並深入實踐“四維一體、雙輪驅動”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體系,構建了“課程教學、學科競賽、科研項目、社團活動”四維一體,科技創新中心和未來工程師協會雙輪驅動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出一種富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研究性教學內容重組與重構的要领,構建了知識遞進、能力進階、關聯內化、遷移應用的面向創新能力培養的遞進教學模式,爲破解工程教育難題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CCRS(課程Course、競賽Competition、研究Research、社團Society)新範式。

    破局痛點:“四維一體”重塑工程人才培養生態鏈

    “四維一體”育人體系,不是課程、競賽、科研、社團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頂層設計、機制創新與資源整合的“化學反應”,實現相互之間深度耦合和協同共振,構建起全鏈條、沈浸式、強互動的卓越工程師成長生態。

    課程教學——突出基本重塑,項目驅動,激活理論生命。課程教學上,打破學科壁壘,重構知識內容,鼎力大举引入基于真實工程問題的項目式學習內容,焦点專業課程圍繞“設計——實現——驗證——叠代”的工程邏輯重組教學內容,課程直接對接科技創新中心的實際研發項目需求。設立“智能+”“綠色+”等跨學科課程模塊,催生了“人工智能賦能先進制造”“低碳生活構建新能源發電”“高效節能鏈接變頻驅動”“智能傳感融合工業物聯”等模塊,多學院教師聯合授課,培養學生系統性思維息争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推廣翻轉課堂、混淆式教學、事情坊等模式,強化課堂互動與即時反饋。突出基本重塑,項目驅動,激活理論生命。

    學科競賽——實戰砺劍,以賽促學,點燃創新引擎。學科競賽方面,將“挑戰杯”“互聯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機器人大賽”等高水平賽事內容深度融入課程實踐環節,建设“競賽人才庫”和“導師資源池”,形成“興趣點燃-創新儲備-參賽奪冠”的梯隊培養機制,鼓勵優秀競賽作品進一步孵化,實現創新结果轉化與價值延伸。近年來,學生獲得各種獎勵128項,16項结果被企業推廣應用,结果轉化率達12.5%。

    科研項目——前沿浸潤,真槍實彈,錘煉研究能力。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校企研發平台、工程訓練中心等平台爲學生全面開放,配備科研導師,助力學生開展科研。教師將前沿科研结果及時轉化爲教學案例或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實踐項目,科研反哺教學。近年來,26項縱向和橫向研究課題吸引了200多名學生參與科研訓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設立“本科生科研攀登計劃”,鼎力大举支持學生自主提出研究設想,9個項目在導師指導下申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社團活動——文化浸潤,自治實踐,涵養服務精神。打造“科技創新中心”與“未來工程師協會學生社團”雙平台創新性實踐運行機制,積極吸引院內差异專業和校內差异專業的學生參與其中,組織學生開展科研訓練計劃,推進學生創新項目和各類學科競賽的廣度和深度,構建層次明白、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融合課程、競賽、項目和活動等爲一體的學生科研與創新訓練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能力。未來工程師協會被評爲河南省文明社團,成爲育人的焦点樞紐與活力源泉,在其引領下,電子愛好者協會、機器人協會、3D打印夢之隊、家電義務維修隊等社團全面開花,凝聚力量,通過開展“科技下鄉”“社區科普”“青少年教育志願服務”等活動,強化社會責任感,涵養服務精神,營造了濃厚的工程實踐與創新文化氛圍,提升了學生的學科專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強力支撐:“雙輪驅動”構築賦能成長新基建

    “雙輪驅動”是“四維一體”落地的物理載體、資源樞紐和協同中樞,爲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硬支撐與軟環境。

    科技創新中心——資源彙聚與能力鍛造的“築夢工廠”。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先進的硬件平台和軟件環境,爲學生開展實驗、測試、仿真、研發、創新等提供豐富的實踐平台,通過開放共享機制,面向所有參與“四維”活動的師生開放。科技創新中心是産學研融合樞紐,通過不斷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共建聯合實驗室、設立企業導師事情站,成爲連接校園與産業的橋梁。學生完成的課程項目、競賽作品、科研结果可直接對接企業需求。

    未來工程師協會——組織協同與生態營造的“活力引擎”。未來工程師協會是學生自治中樞,作爲學生科技類社團,在教師指導下高度自治,負責組織策劃大部门競賽、科研交流、技術分享、文化活動,極大激發學生主體性和組織協調能力。建设了高效的信息流通平台,實現信息發布、資源預約、項目招募、經驗分享機制,確保“四維”活動信息暢通無阻。通過豐富的活動和緊密的社群聯系,打造學生的精神家園,塑造追求卓越、勇于創新、團結協作、服務社會的工程師文化,涵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與使命感。

    協同賦能:“四維一體”與“雙輪驅動”的深度共振

    “四維一體”是目標導向的內容體系,“雙輪驅動”是支撐落地的賦能體系,兩者通過機制設計實現深度耦合,形成了課程教學依托平台、競賽訓練紮根平台、科研項目孵化平台、社團活動活躍平台的良好態勢,育人成效顯著,學生獲得感、能力提升度、社會認可度持續提高。深度共振的結果,即是學生創新能力爆發式增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顯著增強、學生跨學科融合與團隊協作能力越发突出、工程師精神與文化深入人心、資源利用效率與平台活力大大提升。

    面向未來的卓越工程師培養,一定是知識傳授、能力鍛造、素質養成、價值塑造的深度融合,一定是開放平台支撐下的學生主動探索與協同共創。“四維一體、雙輪驅動”模式的實踐,爲新時代高等工程教育革新提供了可複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CCRS範式不僅有效彌合了理論與實踐的鴻溝,點燃了學生的創新激情,更在真實的工程場景中錘煉了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硬實力與肩負時代使命的軟實力。面向未來,許昌學院將持續深化這一模式,通過不斷拓展“四維”融合深度,不斷升級平台能級,不斷強化産教融合,不斷加強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切實提升人才培養的競爭力。

    新聞鏈接:https://5g.dahe.cn/edu/2025071619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