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化学会旗下化学教育顶级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以“Synthesis and Peroxidase-like Activity of 2D FeB Nanozyme for Antioxidant Detection: An Undergraduate Open Platform Practice Course”为题发表了我校化工与质料学院(外貌微纳米质料研究所)纳米催化质料与应用创新团队教学研究结果。《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自1924创刊,是全球化学教育首屈一指的旗舰SCI期刊,这是我校首次在该期刊发表教育研究论文。
纳米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潜力备受瞩目,如何将前沿科研结果转化为本科生实践教学内容,是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纳米催化质料与应用团队何伟伟教授领导团队成员以我校首创的开放实践创新教育(OPCE)理念为基石,为本科生量身定制了一门关于新型二维硼化铁(2D FeB)纳米酶的合成、表征、过氧化物酶样(POD)活性及其在抗氧化剂检测中的应用的开放平台实践课程。该事情第一作者为化工与质料学院司晶晶博士和2023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蒋家恒(我校2019级本科生),2022级本科生苏世豪,2022级本科生张煜铭,2021级本科生杜梦想和2023级本科生徐金沛为本论文作者,通讯作者为何伟伟教授。
利用本科物理化学课程中的热力学原理(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势公式),解决了实际科研质料合成中的问题,接纳液态熔盐法乐成合成高纯度单相2D FeB纳米酶。实验发现,该纳米酶展现出优异的类POD活性,约是Fe3O4納米酶的20倍,且具有濃度、時間及pH相關性,相比其他鐵基納米酶,其親和力和催化效率更優。此外,團隊基于納米酶的類POD活性及抗氧化劑的螯合能力差異,構建比色傳感器陣列,並借助機器學習要领,實現了常規抗氧化劑的區分和茶葉等實物抗氧化活性的高靈敏度檢測。(圖片由化工與质料學院提供)

新聞鏈接:http://www.shuren100.com/jyxc/202505/30/1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