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全面深化革新、着力内涵生长,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学校提速生长的新航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凸显“内涵提升、革新创新、开放融合”三大战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科专业提质、人才队伍汇聚、办学特色凝练、大学文化厚植、治理能力提高六大工程,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新命题。近期,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在校内各媒体平台推出“守初心 担使命 內涵提升在行動”专题系列报道,深入走访、融媒报道学校各单元在党建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革新、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引领、文化传承、校园文化、治理服务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经验、新结果,为全校师生鼓足劲头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聚力量。本期推出第五篇《貫通“三個課堂”,培養高質量外語應用人才》。
貫通“三個課堂”,培養高質量外語應用人才
近日,河南省高校本科專業評估結果發布,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成績斐然,在參與該專業評估的44個學校中名列第二,僅次于河南大學,彰顯了近年來學院專業內涵建設發展的質量和成效。這是繼該院取得省級特色專業,省級教學團隊,省級初中英語學科教育教學研究基地,獲批多門省級精品課程等多項省級質量工程及平台項目之後的又一突破。
育人成效是專業評估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外國語學院明確高質量外語應用人才這一培養目標,積極推進貫通“第一課堂‘教書’育人、第二課堂實踐育人、第三課堂‘學’‘社’結合的育人体系,助力学院青年學生生长成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不仅要夯实第一课堂对學生的重要作用,还要努力打造让學生终身受益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彩霞介绍。
第一課堂:“教書”育人,紮實有效推進教學革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學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學生在学业上的“获得感”,外国语学院精心设置、重复打磨课程体系,精选理论课、增开选修课、革新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模式,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其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在扎实有效推进第一课堂课程教学革新方面各有特色。
英语专业是外国语学院设置最早的专业,专业建设积淀较为深厚,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師们在不停探索“老”专业的“新”教法。好比,英语公共演讲、英语语音等传统课程就把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富厚的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使教育教学更切合學生的个性化需求。
商務英語專業則抓住機遇,把跨境電商業務引入課堂,依托敦煌跨境電商平台,把基于B2B外貿事情流程和B2C跨境電商事情流程搬到課堂上來,通過項目化教學革新,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深度實踐OBE培養理念。
翻译专业着眼实践,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基于事情历程系统化,将事情任务最终分析归纳为学习情境或主题学习单元,通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和案例教学,体现“學生主体”“任务引领”和“能力本位”。
学院还实施分类教学革新,建设学术人才后备实验班,调整培养计划,引入竞争机制,满足學生未来生长的差异需求。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培养學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院在夯实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育人空间,致力于打造不中断、内容富厚多彩的第二课堂运动,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和实践实战平台,买通、融合第一二课堂的育人功效。
在外国语学院,清晨“经典背诵”、课外“悦读人生”、“外语文化节”、“英语岛”等运动形式深入人心,成为學生喜欢加入、乐于加入的“品牌”,这对學生的习惯养成和专业拓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學生在专业技术与文化素养两方面兼收并蓄。

學生在老师指导下多次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
学院积极组织选拔學生加入种种学科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在角逐中磨砺、生长、提升。近三年来,外语学子在河南省师范结业生教学技术大赛、全外洋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口译大赛、首届“讲好河南故事”英语竞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角逐等赛事中共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73项。2019年6月,在历时11个月的“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竞赛”中,面对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等全国64所院校的3078名选手,商务英语专业學生敢于竞争,勇于拼搏,最终以优异的结果荣获团体“综合技术特等奖”,潘美钰、彭桂梅、赵迪、张倩倩四位同学获“商务英语单项一等奖”。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认为,在经济、文化及教育的全球化时代,外语专业學生除了要具备富厚的跨文化知识与较好的研学能力,更要开拓眼界,学以致用,这应当成为当下外语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注重培养學生的“国际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勉励學生走出国门加入外洋实习实训,助力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速。至今,学院已累计派出93名學生赴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专业学习与实习。另外,每年都有學生乐成申请外洋知名学府研究生。
第三课堂:“学”“社”结合,为學生生长成才保驾护航
高校的基础任务是立德树人,除在校园内赋予學生知识、能力之外,还应引导其走出校园,在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实践中启迪智慧,培根铸魂。外国语学院形成了以“专业特长服务地方,院企相助提升技术,志愿运动培育情操”的第三课堂培养模式,为學生深入了解社会生长,全面认识自我提供平台,形成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学校教学与社会教育的双向互补。
学院每年都紧贴社会生长主题,突出外语专业特色,开展富厚多彩的寒暑假社会实践运动。年均组队16支,加入人数260余人,运动内容包罗思想引领,顶岗见习,义务支教,翻译帮扶等,运动足迹广泛PP电子市及周边市、区,涉及教育、贸易、旅游、文化、服务等多个行业,实现了“理论-实践”“学校-社会”双向受益,配合提升的效应,让學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上 “受教育,长才干,做孝敬”。

學院到鄭州國家863中部軟件孵化器調研
学院还多途径推进与政府及企业的有效相助,先后与河南省外事侨务办、中国翻译技术协会、知识产权出书社、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中西部大区)、PP电子市旅游局等20多家企事业单元建设了紧密的相助关系。这也给學生提供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的时机。學生先后为发制品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暨中非跨境电商岑岭论坛提供翻译服务,为PP电子市科技馆提供翻译服务等,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生长,获得好评。
扎实开展的志愿服务运动培养了學生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院年均组织通例志愿服务50余次,加入學生1130人次。學生们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医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开展传统节日主题运动、关爱“关爱自闭症儿童”、义务支教等富厚多彩的运动,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生长。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体现,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语言技术为焦点、以专业偏向为引导,以实践能力训练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领悟三个课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让學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图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