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專題新聞

【內涵提升在行動】之十二:以科研創新助推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

作者:杜根远 马洪伟來源:科研處 編輯:嶽凱聲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20-11-06

【编者按】当前,全面深化革新、着力内涵生长,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学校提速生长的新航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凸显“内涵提升、革新创新、开放融合”三大战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科专业提质、人才队伍汇聚、办学特色凝练、大学文化厚植、治理能力提高六大工程,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新命题。近期,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校内各媒体平台推出“守初心 担使命 内涵提升在行动”专题系列报道,深入走访、融媒报道学校各单元在党建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革新、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引领、文化传承、校园文化、治理服务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经验、新结果,为全校师生鼓足劲头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聚力量。本期推出第12篇。

以科研創新助推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

——許昌學院十三五科研創新事情巡禮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曆史節點,展望“十四五”規劃藍圖的美好前景,五年來,學校科研事情堅持“四個面向”,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引領,積極推動政産學研校地相助,紮實推進學科建設與研究生事情,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應用型大學科研探索之路。

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突飛猛進。党的十九大陈诉提出“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生长的第一动力”,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PP电子学院坚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对科技创新的要害作用,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突飛猛進。郑直教授获批中原学者,引进IEEE Fellow陈锟山教授、长江学者于雷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保仓教授等知名专家教授,引进中原学者黄继红教授,打造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低维特色功效质料与应用”“河南省生物标识快检产物研发”“河南省密码学与数据宁静理论及应用”等3个团队入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食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纳米催化质料与应用”“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生长研究”等3个团队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哲社)创新团队,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生长省级创新团队实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在科研团队建设的发动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事情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研創新平台建設持續實現新的突破。科研平台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和堅實基礎。近年來,許昌學院堅持固本強基、持續攻堅,獲得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點社科研究基地和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省級平台8個,獲得許昌市重點實驗室、許昌市工程技術中心等市級平台16個,另有河南省院士事情站、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6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數量翻了一番,經過河南省科技廳批准,我校中原學者鄭直教授獲批在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首批中原學者事情站。中原農耕文化與鄉村發展研究基地獲批河南省重點社科研究基地,實現了社科領域省級科研平台新的突破,全省獲批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僅十家左右。科研創新平台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在省內同類高校位居前列。

高層次科研结果和科研經費躍上新台階。高層次科研结果是科研事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五年來,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5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20項,獲得省部級科研項目291項。特別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數量,今年較之去年翻了一番,遠遠超過全省同類高校。省級科研項目立項今年較之去年的增幅達到40%。獲得縱向科研經費3600多萬元。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立項數量均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預定的目標任務。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和省社科结果獎28項,無論獲獎數量還是質量均處于全省同類院校領先职位。其中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省社科结果二等獎7項,實現了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曆史性突破。獲得授權專利1291項,其中發明專利228項,2016年獲得河南省高校知識産權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十強高校。共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93篇,其中一區論文58篇;發表權威期刊論文53篇,高層次論文數量遠超十三五規劃預定目標。

學科建設與研究生事情穩步推進。堅持學科建設龍頭职位,持續不斷優化學科結構,形成了以省級重點學科爲引領、校級重點學科爲支撐的重點學科體系。五年來,在順利完成第八批4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事情的基礎上,6個學科乐成獲批第九批河南省重點學科立項。在加強學科建設的同時,凝練學科特色,整合校內資源,積極推進碩士學位授權申報事情,乐成獲批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增強了學校發展後勁和焦点競爭力。積極推進聯合培養研究生事情,先後與華中科技大學等10余所省內外高校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遴選推薦了62名研究生導師(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研究生導師隊伍不斷壯大。聯合培養研究生質量不斷提升,已畢業聯合培養研究生146人,其中博士4人,在校研究生42人。五年來,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共發表SCI論文52篇,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8項,13名碩士研究生考取了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校地相助和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許昌學院堅持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立地”與“頂天”結合,圍繞許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紮實推進校地相助,形成了“政府支持、學校重視、企業參與,偏向明確、思路清晰、渠道暢通,産業引領、校地互動、産教融通”的校地相助良好局面。與許昌市委組織部聯合實施“雙百工程”,啓動實施科研人才服務行動計劃,圍繞許昌産業结构,聯合建设了10個協同創新中心、7個産學研相助基地和13個工程技術中心。五年來,累計爭取地方支持資金8000多萬元,簽訂橫向相助項目200余項,条约經費逾2700萬元。許昌市依托我校建設的許昌大學科技園,已孵化企業46家,引入相助企業127家,吸引校外投資997萬元,入選省級大學科技園區、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家級衆創空間,有25項科技结果乐成轉化,累計轉化金額1238萬元,納米鈞瓷團隊獲得“河南省專利獎”二等獎1項。

科研活動反哺教學事情成效顯著。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定位,PP电子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创新与实践相长”的基本理念,以产学研事情为载体,以培养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焦点,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组织了PP电子学院首批科研反哺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数到达40项。在校级项目和横向课题中引导和勉励本科生加入其中,目前加入率已达100%。近年来,我校學生在国际大學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學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大赛、“互联网+”大學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中国机械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奖励1000多项,国家级奖励200多项,实现了全国大學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本科生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00多项,其中发现专利27项;本科生加入发表SCI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一篇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以“科研反哺教学”为焦点的教改结果获得2020年河南省教学结果特等奖。

科研創新制度軟環境持續優化。制度建设和学术交流是科研创新的内生情况,也是科研创新的基本保障。五年来,PP电子学院不停推进科研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着力促进学术交流,连续优化科研创新软情况。制度建设方面,建设健全了产学研相助和科研结果转化的制度体系、学科建设和研究生事情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科研治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科研结果评价机制,加大高条理和标志性科研结果的事情绩效权重,不停强化科研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激励力度。学术交流方面,五年来,共派出教師千余人次到海内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学运动;以“颍川学者讲坛”“科研人文大讲坛”“企业家大讲坛”和“博士论坛”为阵地,邀请中科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500余场次;积极组织高端学术聚会会议,主办“第十四届国际航天航空航海电子聚会会议”“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华人光催化质料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暨中日电池研讨会”“第三届中原农村生长论坛”“全国魏晋史学术研讨会”“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欧洲中世纪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聚会会议数十场,在增进交流、活跃学术气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校学术声誉。

學校多次承辦高層次學術會議

“十三五”期間,學校科研事情成績斐然:科研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科研創新團隊增量提檔;科研創新平台建設闊步向前,逐步形成科研平台領域拓寬、梯次有序發展的事情花样;“政府主導、學校主體、行業引領、企業參與、校地互動”爲主要特點的政産學研用相助長效機制已經形成,並成爲我校特色發展的靓麗名片……展望“十四五”,我校科研創新事情將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爲指引,堅持創新在高水平應用大學建設全局中的焦点职位,強化科技創新對學校內涵發展支撐作用,持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讓科技創新结果不斷湧現。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