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許院學子的青春夢想如石榴花,經過長期養分的累積,終在這夏日綻放,展現出最美芳華。而這四年中,“班級”這個詞彙留下的印痕讓人終身難忘,四年終了,我們收獲的不止是學業,也不止是情誼,還有青春的見證,以及闊步前行的力量。
“四年时光,四年的影象,同班的同学是大学时光里陪伴自己最多的人,我们在一起努力奋斗了四年,配合取得了这样的结果,必须得谢谢我的同学们!”化学化工学院2014级化学(药物偏向)一班的班长梦泽鑫充满自豪地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PP电子学院奖学金、全国大學生英语竞赛优秀奖、河南省英语翻译二等奖……一张张证书是他们班同学青春的见证。

化學化工學院2014級化學(藥物偏向)一班的同學們在弘毅廣場合影
該班是省級先進班集體、校級優秀班集體,考研13人被錄取8人,四所“985”高校,一所“211”高校,另外3人也分別被重點一本院校錄取。團支書左賽賽說:“院裏實行分類培養的方式,班裏有考研目標的同學聚在一起,我們相互幫助,相互學習,遇到問題一起解決,所以班裏學習氛圍很是好。在這樣的班級裏我能時刻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在精神上給予了我很大的鼓舞。”
据了解,左赛赛口中的“分类培养”是指自2012年以来化学与化工学院在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开展的分类培养教学模式。2011年化学化工学院面对传统理科专业市场前景、學生就业竞争力严重不足导致的传统专业被冷落的局面,主动求变,开设创新实验班和工程实验班实行分类教学。工程班重点进行学习要领、思想要领、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工程素养的指导和培养。创新班实行领导课制度,鼎力大举增强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充实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无独占偶,新质料与能源学院2014级科学实验班也是一个有着高考研率的“学霸班”。该班乐成考取研究生的有14名,其中有5人考入211高校。2014级新质料与能源学院(外貌微纳米质料研究所)學生吴亚娟就是该班乐成考研的一个代表。今年她以342分的结果考取长安大学质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大学期间吴亚娟积极加入创新创业运动,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其作为主要加入人的“纳钧”创业团队,曾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學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6年河南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河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二等奖,PP电子市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圖爲新质料與能源學院2014級科學實驗班同學們學習生活場景
吴亚娟谈到自己的大學生活时说:“大学四年,最谢谢的是我们院的分类培养。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有时机加入那么多创新创业运动,并取得一些结果;我才有时机在大二时就能进入实验室做在许多学校研究生才有时机做的创新实验。自大二就随着法文君副教授从事光催化方面专业实验的这份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而吴亚娟口中的“分类培养模式”是指新质料与能源学院的“创新人才培育计划”。自2016年以来,新质料与能源学院(外貌微纳米质料研究所)立足实际,主动斗胆探索,依托创新实验课程平台、专业导师团平台、大學生创新实验平台和专业技术拓展平台,设计了“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开设科学实验班和应用技术提升班,实现人才的分类培养。科学实验班和技术提升班分为低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低级班成员为大一新生,围绕班级选择开展宣传教育、专家领导和兴趣体验运动;中级班成员为大二、大三學生,围绕兴趣选择,利用创新平台实践课程,深化专业课程领导,通过项目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和提升學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级班成员为大四學生,针对考研和创业就业學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强化培训,为學生考研和创业就业奠基坚实基础。吴亚娟在大二就选择成为科学实验班的一员。
類似的“學霸”班還有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屆畢業班,班級共有14個人考研,6人被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名校錄取。“除了每天把圖書館當做‘駐地’,晚上學習到半夜十二點的生活常態,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班每三天全班聚一起進行一次學習交流,各人相互打氣相互鼓勵。”2014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陳華回憶起備考的那段時光,他体现:“很是感謝那些與我一起經曆過最努力、最難熬的備考時光的同學們!”
有人說,與誰同行比去向哪裏更重要,這些同窗共讀的日子,這份相互鼓勵的情誼,這份溫暖人心的陪伴讓各人在曲折的求知路上增添了源源不斷的外部動力。風勁帆滿又一程,重整行裝再出發,但不管走到哪裏,永遠難忘的是這群青春同路人。
學生记者:吕小梅 贾文峥 孙俊辉 赵洁 尚彤彤 崔瑞瑞 何曼
特别谢谢新质料与能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新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