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思辨,不青春”
——我校第28屆雄才韬略辯論賽收官
4月3日下午,我校曆时近一个月的第28届“雄才韬略”辩说赛半决赛、决赛在大學生运动中心举行。城乡计划与园林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師教育学院)、法政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四支代表队,在经历了初赛、复赛的14場的比拼之後,站在了半決賽、決賽的辯論席上,烽煙再起,配合爭奪冠、亞、季軍。當天下午,他們分別圍繞“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哪個更重要”、“曹操迎天子,主要在于爲國還是爲己”和“曹操的正面形象還是反面形象影響越发深廣”三個辯題展開論證與交鋒。
赛场猛烈,法政学院代表队最终卫冕冠军,教育科学学院(教師教育学院)获得亚军,城乡计划与园林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并列季军。文学与传媒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等六支代表队分获“优秀组织奖”。校党委副书记马超与600余名師生一起觀看了決賽,並爲獲獎師生頒獎,黨委宣傳部部長潘春彩、校團委書記張鵬輝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到場觀看。

我校第28屆雄才韬略辯論賽各階段對陣圖
回首本届辩说赛的整个历程,我们看到校园辩说所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角逐自己,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十几场赛事带给學生的思辨、相助、语言等诸多方面素质的提升是迅速而成效显著的。角逐涉及面极广,从院系预选、模拟角逐到正式角逐,从分析辩题、收集素材到现场实战,辩手们赛场激扬,光线四射,而其背后的指导老师、陪练、替补等无疑成为最强大的智囊团与最坚实的后援。据不完全统计,从参赛师生到热情观众,有近4000人次參與到辯論賽中來。各人全情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正如一位校園“資深”辯手在比賽結束後第一時間發微博所言:“難忘大學四年每年春天這段極度‘燒腦’的經曆,‘雄才韬略’見證了我們的奮鬥,無思辨,不青春!”我們的校園記者也走進辯論賽的台前幕後,記錄下了辯論賽的精彩故事。
“所有的支付都是值得的!”
“法政法政,戰無不勝!”決賽比賽結果宣布後,台下的歡呼聲不絕于耳,法政的辯手捧著獎牌擺出各種姿勢合影,法政辯論隊隊長曹靓偉望向他們,眼睛裏閃爍著淚光:“其實在這條冠軍之路我們灑過的淚水比汗水多。記得前年痛失比賽,我們抱頭痛哭,去年我們終于奪冠了,各人瘋了一樣抱在一起呐喊、流淚,今年我們衛冕乐成了,我想我們在辯論中成長了,經受住了失敗的考驗,也明白了珍惜!”“我們隊今年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合理搭配新老辯手,發揮出了應有的水平!”法政學院指導老師張磊告訴我們,“我們准備的比較充实,除了論據紮實,以理服人以外,還注意語言的活潑靈動,風格的诙谐性。”在他看來,創新和合理用人是提高團隊實力的最好要领。

今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匹“黑马”——国际教育学院“杀”進了半决赛,虽然止步决赛,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的進步是突破性的,这虽然离不开他们背后的努力与执着。国际教育学院辩说队队长王婷婷说“为了迎战强劲对手法政,我们经常熬通宵准备辩题”,王婷婷告诉记者,“我们没有其他学院基础好,所以从不敢偷懒,为了准备关于曹操的辩题,我们整夜恶补历史文化,翻阅大量图书资料,在我看来这所有的支付都是值得的!”国际教育学院辩说队指导老师赵红玲也告诉记者:“7年了,在这期间我和孩子们一起生长進步。通过辩说赛,我看到學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团队相助能力都获得很大提升,他们的支付和生长让我很欣慰。”
“說好了,明年再戰!”
3月27日,以往的奪冠熱門文學與傳媒學院卻在複賽階段遭遇了“滑鐵盧”。
當天下午,該院辯論隊與國際教育學院“狹路相逢”,辯論“曆史文化遺産之爭是浮躁心理還是務實態度的體現”一題,卻因種種原因不敵對手,慘遭淘汰。比賽一結束,文學與傳媒學院辯論隊隊長郭淳就在微信朋友圈裏發了一條動態,“文學院辯論隊曾經有過许多榮譽,今天這個巨人倒了,但是他一定有蘇醒的一天,而這個時間一定不會特別遙遠。”隊員們圍在一起泣不成聲,那個夜晚讓這些年輕的孩子們徹夜難眠。
该院辩说队指导老师穆迪激励她的學生,“角逐最重要的是使各人获得生长而不是输赢结果”。已经做好了来年再战准备的穆迪老师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这次失败我们做了许多总结,好比对辩题的内化不够,辩说气势派头缺乏创新等等”,她说,“我们会吸纳更多对辩说感兴趣的新生加入我们,力争完善队员的知识架构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我会教各人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走出瓶颈。”
怀着“岂论输赢,更看重學生生长”心态的另有医学院辩说队。作为校园辩说赛最“年轻”的新成员,医学院辩说队的四位辩手第一次站在了学校辩说席上。3月20日下午初赛,该院党委书记翟惠婷和指导老师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赛场,为自己的學生鼓劲儿。翟惠婷书记说,“我们是第一次加入校辩说赛,學生们支付了许多努力,但我们首先是来学习和锻炼的!”首次试水,医学院对阵强队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该院遇强不弱,体现可圈可点。
而帶著些許遺憾止步半決賽的還有複賽後經“5進4”遭淘汰的曆史文化(旅遊)學院。今年的比賽差异于往年,由于19个学院(单数)加入角逐,初赛往届冠军轮空直接進军复赛,初赛胜出的9支隊伍與上屆冠軍對壘,決出5支待定隊伍,再由評委商議5進4,也是在這個環節中,該院痛失機會。
而如何看待輸贏,如何反思自我,正是辯論賽帶給每支辯論隊和辯手們最好的成長禮物。
辯論賽帶給我們的……
抛開團隊的成敗得失,辯論對個人的影響更可謂深遠。雄才韬略28年來連年舉辦,一屆屆優秀辯手在比賽中獲新知,得真經。我校2007級優秀辯手李驕陽現爲一家上市公司部門主管,到現在都在關注校園辯論,並感伤地說,“辯證地看待人生途中的泥濘牽絆,會讓生活有了更多豁達和快樂的理由,也讓事情越发順暢,這正是辯論賽帶給我的。”

热情洋溢的观众“各自为营”,成为所在院系辩说队的“忠实粉丝”
“辩说能带给人理智,冷静,使你学会多角度思考,让思维越来越活。”辩手敦小雨给记者讲到:“在辩说队待久了,会让你的思想不再顽强,学会越发理性的看待问题,静下心去思考。”辩手曹靓伟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会变许多,就好比以前我们都觉得曹操就是一个奸雄,为打这场角逐,我们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后,反而會被曹操這個人所吸引,發現他其實是個很有才華很有能力的人,跟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裏講述的形象完全纷歧樣,知識面明顯更寬廣了。”對此,教育科學學院的張夢頔也深有感觸地說:“在這裏我明白了辯證法,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問題,辯論使我的思維和邏輯越发清晰。”
辩说赛是知识的反抗,辩手要在拥有足够知识的前提下论证己方看法。而学会快速打破原有知识结构获取新的学科知识,为辩手们买通了一条自我提升的快车道。许多辩手说,一个月读的书比已往一年读的还要多。为了准备决赛辩题,法政学院辩说队去图书馆借来了几十本关于曹操的书,小我私家查阅,队员互补,老师指点,再对资料進行归类、整理、消化、吸收,这个历程不仅拓宽了辩手的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学习能力。
校園辯論,絕不僅僅是一場“秀”
我国大學生辩说赛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大专辩说赛的兴起而到达巅峰,因为辩说主题与社会進步生长息息相关备受世人关注。而近些年来,校园辩说越来越突出“演出性”,以致不少人担忧,“当辩说成秀,其意义已式微”。纵观雄才韬略辩说赛也难免袒露出类似问题,好比,有的辩手以攻击、挖苦,甚至怒责以显示其势汹汹,有失风度,有的动辄搬出华美辞藻、语言陷阱,重煽情而轻说理等等。
主办方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潘春彩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大學生辩说赛对社会层面和學生微观层面都有其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来讲,它可以引导新民俗,推广新理念,对學生而言,辩说赛培育了各人的内在气质和人格魅力,扩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团队相助能力并促進了學生积极心态的塑造,因此,校园辩说绝不应该只是一场秀。校园辩说有其演出性无可厚非,但指导老师要進行适当引导,让校园辩说真正成为學生以思辨获新知的文化阵地”,她说,“我们要继续打造‘雄才韬略’辩说赛的品牌效应,不停优化赛制,精心设置辩题,用精品运动来提升學生综合素质和焦点竞争力。”

到場領導爲辯論隊員頒獎
我校第28届雄才韬略辩说赛至此已完美收官,据悉,本届辩说赛涌现出的优秀辩手将组建新一届校队,迎战即将开赛的PP电子市第九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大學生电视辩说赛。(通訊員:張力方、王仁茹、趙蕾、李豔麗;圖片編輯:熊德蘭、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