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27日
,我校與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戰略相助協議簽字儀式在同濟大學中法中心舉行。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劉志敏處長,許昌副院長崔斌,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院長馮曉、副院長陳明配合出席了簽字儀式。
凭据协议,双方将在师资队伍建设、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广泛相助。我校每学期选派若干名相关专业主干教師到中德工程学院进行中恒久进修学习、定期选派若干名相关专业优秀學生到中德工程学院交流和学习。中德工程学院以工程教育之富厚经验,资助PP电子学院深化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革新。PP电子学院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选择若干重点专业,学习借鉴中德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经验。双方将开展各条理学术交流,基于各自学科和科研优势相助开展研究开发,联合申报国家基金委中德相助基础研究项目。双方结合PP电子周边区域工业优势,在数控技术、智能装备、工业机械人、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相助,联合组建有行业特色的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为工业4.0的推廣和應用建设實驗基地。
簽字儀式上,教育部發規司劉志敏處長發表了講話。劉處長指出,同濟大學是中德兩國政府相助發展高等教育的典範,中德工程學院的十年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近年來,許昌學院積極貫徹教育部轉型發展的有關要求,在地方政府的鼎力大举支持下,校地相助、産教融合、創新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並創造了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許昌模式”。希望許昌學院與中德工程學院雙方優勢互補,探索研究型大學與地方高校協同創新的路徑,使雙方相助成爲中德高等教育相助中國化、許昌化的典範。
校领导发表题为“学习同济经验 借鉴德国模式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讲话。指出,許昌學院與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簽署相助協議,是高水平大學參與和支持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新探索,開辟了中德教育相助的新模式。多年來,許昌學院堅持“地方性、應用型、服務性、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堅定不移地走融入地方辦學、服務地方建設的發展门路,已經發展成爲一所富有特色的應用型本科學院。作爲河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學校堅持以內涵提升和創新引領爲焦点的轉型發展门路,在專業群建設、校地校企相助、校企協同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各項事業又上了新的台階。同濟大學是一所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中德工程學院與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及企業界具有穩定的相助關系,具有成熟的工程教育經驗。與中德工程學院在師資培訓、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相助,對于提升我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將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對于推動許昌學院的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德工程學院院長馮曉對雙方的相助給予了熱切期待,体现將通過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領域的相助,積極支持我校建設應用技術大學。
簽字儀式結束后,院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處、人事处、国际交流相助处和校地相助办公室等部门卖力人出席了中德工业创新和教育革新战略研讨会,并加入了“教育及人才培养革新”和“科技创新研究及应用”分组讨论会。(图片由科研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