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賽現場 |
4月28日晚,由PP电子第十届三国文化旅游周组委会主办,許昌學院、PP电子广播电视台承办的PP电子第十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大學生电视辯論赛半决赛、决赛在PP电子电视台广播大厅完美收官。最終,西華師範大學代表隊獲得冠軍,許昌學院代表隊屈居亞軍,常熟理工學院和河南科技大學代表隊並列季軍。許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秦春梅、市政協副主席田茂盛、許昌學院黨委副書記馬超、許昌學院紀委書記羅鳳英、許昌市文廣新局局長孟照陽、許昌廣播電視台台長、黨委書記李海彬等領導和許昌市民、學院師生等一同觀看了此次辯論賽。
大學生电视辯論赛作为三国文化旅游周特色项目之一,每年都市吸引众多来自省内外高校的优秀辯論队加入。今年長江大學、西華師範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商丘師範學院、PP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許昌學院8所高校代表隊加入了此次辯論赛,也使得三国文化旅游周大學生电视辯論赛首次泛起“魏蜀吴”三地高校同时参赛的盛况。他们带着观众一同回望三国历史文化,感受傳統哲思和今世智慧的交锋与碰撞——可謂是一部“舌尖上的三國智”。
傳統風韻邂逅現代元素
“對方辯友,我方特別喜歡許昌的曹丞相府,難道不是因爲它運用了現代的技術,融入了現代的元素,所以才那麽吸引人嗎?”
“那麽我就想問了,曹丞相府雖然融入3D投影等現代技術,但它也不過是爲了還原三國時期的場景,本質上還是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三國,請問對方辯友,您怎麽看?”
“對方辯友,運用科學技術改良,這才叫開發啊,原封不動的傳承下去,那只是生存!”
.......
這是決賽中10分鍾自由攻辯環節的“唇槍舌劍”,決賽辯題“開發三國文化應該是注重保持原汁原味,還是注重融入現代元素。”引發雙方辯手的頻頻過招——他們是正方地处三国“魏都” 的許昌學院代表隊和反方来自“巴蜀之地” 的西华师范大学代表隊。正方诙谐犀利,妙語連珠;反方有條不紊,娓娓道來,使比賽現場在火藥味十足的場面外,呈現出難得的生動趣味和栩栩然君子之風。
在這個商業氣息無處不在的年代裏,我們的傳統文化也面臨諸多元素的沖擊,這場決賽在論辯之外,更就如何传承和创新傳統文化,给世人带来了许多启发。
別樣辯論,自成語境
“之前的辯論賽都充斥著緊張的氣氛,但是反方(西華師範大學)二辯在決賽上的表現使我取消了這個擔心,你一直在微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展現出你們團隊的優雅和風度”——睿智博學的評委姬志闖教授如是點評。
的確,西華師範大學辯手彭興虹雖然外表溫婉甜美,柔聲細語,但辯論時,邏輯清晰又不乏理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自然逍遙的風格,讓感受慣緊張刺激的辯論賽觀衆們,見識到了另一種飄逸、靈動的舌戰之風。
辯論賽這席語言大餐給我們帶來差异的感受,或清新飄逸,或機智诙谐,或靈動華麗,這也許是一場好的辯論賽應該具有的語境——
“難道那個李明啓演了容嬷嬷之後,走到街上別人看到她就會認爲她會拿著小針紮、紮、紮嗎”?曹靓玮還自帶紮針的手勢,引得在場觀衆哈哈大笑。
“生氣時,女朋友就會告訴男生,我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你以後也不需要在了”,“寶寶不說,寶寶心裏苦啊”!
當然還有辯手們即興的華麗麗詩詞創作:“大風起興雲飛揚,對方辯友太荒唐,滿目只盯缺陷看,一言不合罵曹郎,阿蠻今生多風浪,正面形象影響廣”。
“东临望海潮,铜雀春已老,天下英雄谁对手,青梅煮酒一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唱不完的文韬与武略。
橫塑賦詩罷,大江熊熊燒,英雄意絕由他去,夢裏花落灞陵橋,老骥伏枥,志在千裏,望不斷的水長與山高。”
......
“辯論,是一場情懷裏的修行”
“辯論不只是语言的轻易,另有爱和謀略”。姬志闖教授意味深長地說到,誠然,辯論赛是团队赛,更是耐力赛。賽場犹如战场,战场上講究戰術,賽場上則要攻于謀略,但更重要的,在謀略之外,在对决之外,我们更体会到辯論带给我们的沉甸甸的人文情懷。
姬志闯说,“每一个辩手身后都有一个智囊团,辯論赛的精彩水平与领队、带队老師的辛苦支付都是息息相关的,支付是一种情懷;主办方PP电子市人民政府、許昌學院和PP电子广播电视台,将青年才俊聚合到汉魏故都,一起纵谈三国历史文化,是文化继续的情懷;同学们泛起出来的国学气质,辯論中的侃侃而谈、风度裏的自然飘逸,把辯論带到了另一个境界里,不得不说让人感怀至深。”
从四川省远道而来的西华师范大学辯論队的带队老師王雪峰对此次辯論赛深有感伤,他說:“辯論赛是一場自我修行的历程,人生也是如此。在与自我辯論的历程中,有的人叱咤风云,但可能也會有人無所適從,其实这就是辯論奇特的魅力和情致。”
再见了,我的辯論赛
當舞台的燈光一盞盞熄滅,當賽場的硝烟一点点散去,也到了和辯論赛说再见的时候。
“再见辯論赛,胜负自在人心,我们虽败犹荣。”PP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昊乐观地說。
河南科技大學的朱振也感歎到:“这次辯論赛收获许多,讓我感覺人的一生一定要经历一場辯論,因为那是你人生最精彩的时刻。以舌为剑,以智为弦,方寸之间,风华尽现!”
“同樣來自三國文化故地的我,此次能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加入此次辯論赛,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獲得最佳辯手的陸垚這樣感伤。
告別中,不只有選手的別情依依,也飽含指導老師、領隊的真情流露。河南科技大学的指导老師李瑞广說:“辯論赛原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PP电子市却把它作为重头戏来做,这是对自我文化的一种认可和傳承,它對于提升許昌市的都市形象和文化品格都起到很大作用。我希望我们这个辯論赛可以坚持下去,希望这个辯論赛的规模更大些,让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進來。”
“ 一人之鉴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初赛到决赛,汉魏故都见证了每一个辯論赛加入者的历程與成長。正所謂“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許昌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馮曉民在采訪中談到,“2010年至今,許昌學院和PP电子广播电视台连续承办了7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大學生电视辯論赛,它受到許昌市民和省內外兄弟高校的普遍關注。作爲三國文化周的品牌活動,它聚焦和致力解決許昌市在三國文化品牌打造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現實問題,體現了許昌人民和學院師生對區域文化傳承創新的責任與擔當。”
(图文统筹:钟伟平 甯智沛 图文素材由许院校媒:王仁茹 王芳 王梦玲 赵琳晓 范增增 陈磊 杨绍颖 牛紫璇 冯胜员等學生记者提供)
 |
觀看賽事的領導、觀衆 |
 |
优秀指导老師上台领奖 |
 |
冠軍隊伍與秦春梅副市長合影 |
 |
姬志闖教授精彩點評 |
 |
關注隊友和對手比賽的選手們 |
 |
辯手風采 |
 |
辯手風采 |
 |
辯手風采 |
 |
辯手風采 |
 |
辯手風采 |
 |
許昌學院代表隊师生“全家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