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組織人事報》2015年3月2日第三版以《河南許昌:校地人才互動促發展》爲題深入報道了我校實施雙百工程,開啓校地人才互動,實現多方共贏的具體情況。全文轉載如下:
河南許昌:校地人才互動促發展
本报通讯员 许组轩
2013年12月,河南黃河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往福建的一批價值30萬元的金屬粉末被退貨,原因是産品發潮、流動性差,該問題已持續出現多年,公司質檢技術團隊雖傾盡全力卻一籌莫展。當月,作爲許昌市與許昌學院校地共建人才“雙百工程”的首批挂職人員之一的武玺旺博士進入公司任職,他立即拿出以烘幹工序控制含水量、增加含水量出廠檢測指標的方案,迅速解決了該問題。
武玺旺猶如月老,緊拉“紅線”栓緊黃河實業和許昌學院,展開了一系列相助。在2014年,全市共有47位這樣的“月老”,助推了該市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推動了許昌學院融入地方辦學,加速該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法式。這一切源于許昌市委組織部和許昌學院聯合組織實施的校地共建人才“雙百工程”。該工程的實施,使許昌市刮起了政産學研融合發展的“龍卷風”。
“雙百工程”開啓校地人才互動
2013年12月5日,許昌市委、市政府與許昌學院簽署戰略相助協議,支持許昌學院建設應用技術大學,校地共建人才“雙百工程”同步啓動。計劃5年內市從機關、企事業單位或行業一線聘請100名工程技術專家和治理專家擔任許昌學院兼職教授或科技顧問,許昌學院派出100名中層幹部和專家、教授、博士深入市機關、企事業單位挂職鍛煉,雙方每年互派20名左右。
2013年12月底,雙方互派的首批47名挂職人員奔赴事情崗位。“許昌學院第一批到地方挂職的20名同志,有6名正處級幹部挂職任我市縣(市、區)政府副職、市直部門副職,14名教授、博士挂職到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任助理或班子副職;從地方第一批選派到許昌學院的27名同志分別成爲13個二級學院的兼職教授。這種校地人才互動力度在我市曆史上是空前的。”市委組織部副縣級組織員申健民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們的初衷是通過校地共建人才‘雙百工程’,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队伍,因此急需一批来自企事业单元兼具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高条理人才。”許昌學院黨委書記王清義說。該校計劃用3至5年時間,確定100名兼职教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基本的教師队伍,首批外聘兼职教授从原计划的20名增加至27名。
“一進一出”多方共贏
把地方和企業的人才請進來,實現學校和社會、企業無縫對接,加強了師生對社會需求的了解,有利于使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接軌。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瑞生担任許昌學院兼职教授后,领导部门教師深入企业交流、探讨,了解生产状况和人才需求。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实训要凭据“場地部署模擬生産現場、實訓項目來自生産實際、實訓過程複制事情流程”的尺度进行。如今,主动要求进入企业锻炼的教師多了,工程案例更多地被引进课程,學生动手意愿增强了,学习目标更明确了。
兼職教授、河南萬裏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立幹在許昌學院舉辦“現代物流發展情況”講座時,時間由原計劃的2個小時以內延長到3個半小時。“師生們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很是感興趣,還提出了许多前沿性問題。”陈立干说。部门老师还主动到公司专题调研,不少學生强烈要求到公司去实习。
將學校的專家教授派出去,充实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使學校盡快融入地方産業發展,服務許昌産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推動行業學院建設。
禹州市紫烨紅食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産和經營甘薯深加工産品,于2009年建厂后迅速生长壮大,然而甘薯原料和果脯等产物在贮藏历程中的变色问题严重影响产物质量。許昌學院的刘海英博士到该公司挂职任副总经理后,通过重复试验接纳低温贮藏产物的措施,解决了这一难题。一年来,刘海英积极促成校企相助创新平台,并把社会对學生的能力需求带回到课堂。
許昌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馬金柱到河南萬裏路橋集團公司挂職任副總經理後,會同企業技術人員組成了專家團,詳細研究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並組織編寫了《公路養護》教材。2014年4月,雙方整合人才和設備資源,聯合建设了“萬裏路橋集團-許昌學院”實驗檢測中心。雙方還聯合中國公路學會配合組建中國公路養護技術學院,專門爲提升公路養護行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服務。
一年来,该市选派的兼职教授到許昌學院共授课232節,指導畢業生27人,指導學校課程建設45个,指导青年教師156人,組建研發團隊18个。許昌學院外派的挂职人员到地方共开展理论培训83講,參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咨詢275次,聯系學校專家到企業技術服務76次。一進一出,使学校、企业、社会、小我私家等在校地共建人才“雙百工程”中实现了多方共贏。
新聞鏈接:http://www.zuzhirenshi.com/dianzibao/2015-03-02/3/5ee288a4-8948-4f66-8ea1-9b0c468ba63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