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許昌學院吳道子美術館展出了300多件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具的原創家具、鈞瓷擺件、包裝設計作品,琳琅滿目,讓人稱贊。這並不是什麽藝術家的作品展,而是許昌學院設計藝術學院2012级本科结业生的结业设计展。近年来,PP电子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焦点任务,快速推进应用型专业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卓有成效。结业论文(设计)作为培养學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害环节、“最後一考”,其選題、指導和評價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與地方文化“牽手”由市場來“閱卷”
2012級藝術設計3班的尚盛娅畢業作品叫《紙韻蓮影》,把學校所在的許昌市文峰塔、春秋樓等名勝奇迹以紙雕的形式進行展示。
“許昌的人文曆史很是厚重,但是旅遊商品卻不豐富,所以,我接纳了紙雕的形式來推介許昌。”尚盛娅说。学校每年都承办PP电子市的三国文化产物暨旅游商品創意设计大赛,并把大赛和學生结业设计结合,可以说,这给了同学们一个特别有针对性的“命題作文”。畢業生們以許昌都市旅遊、餐飲、建築、民俗文化爲載體,從環境藝術設計、廣告藝術設計、産品造型設計、企業形象設計、鈞瓷藝術設計等方面進行創作,每年的優秀作品層出不窮。畢業設計展也吸引了不少企業來觀摩,成了企業挑選作品和挖掘“創客”的“淘金地”。2012級陶瓷藝術設計班的劉瑞創作的鈞瓷挂盤“印相”一亮相就被許昌市某公司以5000多元的價格訂購了4套。据了解,近几年不少學生的作品已由作品酿成产物,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學中做,做中學拼的是“創意”!
當記者走進該校電氣(機電)工程學院教學樓的828室,正有7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專升本的學生团队对自己结业设计进行最后的调试。
電氣(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張元敏介紹:“我们不再只要求學生去写一篇简朴的结业论文,而是用项目驱动的结业设计取代了传统上的结业论文,去年有60%—70%的學生加入,今年我们要求所有工科的學生都要加入进来。”專升本2班的高建宇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做了“基于POV(視覺殘留)的LED硬盤時鍾”這個設計,他說:“我平時很喜歡自己組裝電腦,後來想到硬盤雖然不能用了但電機應該還可以用的,就利用POV原理做了這款時鍾。”同樣來自3班的楊培來團隊做了自動開關窗戶。而陳會航在研究了現在大熱的3D打印機的基礎上設計了Kossel並聯式3D打印機……“项目驱动,真题真做,真正提升了學生的实践能力,學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所学的知识‘落’了地。”張元敏說。
選題從生産一線來“雙導師”为學生助力
相較于其他專業的畢業論文,該校化學化工學院部门同學的畢業論文封面上不僅標注了自己的指導老師,還標注了企業指導老師。
“从去年我们就开始了这种學生结业论文雙導師制度,由企业人员凭据实际问题为同学们拟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使最终的结果能够真正反馈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这样比學生只是去翻资料写自己想象中的工具效果好得多。”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吳長增介紹。
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企業實驗室正在研發的新産品、生産線亟須改進的工藝問題、未來的技術儲備。
“学校勉励各学院凭据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结业(论文)设计以及其他教学环节的革新,面向实际问题,真题真做,很洪流平上提升了學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我们正在探索实行‘個性化的教務治理模式’,給二級學院更大的空間,個性化制定,共性治理。”該校教務處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