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杨晓 通讯员 冯晓民 赵红玲)校地人才共建工程是許昌市委市政府支許昌學院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重要舉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許昌模式”的特色品牌。如今,校地人才共建工程五年建設期滿,校地雙方圓滿完成既定目標,新一輪校地人才共建工程再次啓動,並在相助範圍、相助機制、服務治理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升級。優勢互補,共謀發展,校地人才共建工程正式開啓新的篇章。
近日,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PP电子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许会锋,PP电子智能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涛等13名PP电子市优秀专家接受来自PP电子学院的聘任,担任学校兼职教授。他们将正式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为學生授课,并与学院教師相助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事情。这是PP电子学院与PP电子市校地人才共建工程升级之后,引进的首批地方智力资源。此前,PP电子学院22名教師、科研人员已被派往PP电子市企事业单元挂职锻炼。
人才相助結碩果
校地人才共建工程是許昌市委市政府支持許昌學院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重要舉措,是許昌市和省教育廳開展的省市配合支持許昌學院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許昌模式”的特色品牌。截止2019年12月,許昌市—許昌學院校地人才共建“雙百工程”五年建設期滿,校地雙方已選派100名挂職地方人員、110名兼職學校人員,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
五年来,兼职教授走上讲台,先后在校开设讲座200余场,指导青年教師400余人,部署实习學生15000余人。挂职专家深入地方,直接接触到经济社会生长和业内前沿科研项目,科技结果转化水平与组织协调治理能力不停增强。通过“双百工程”这一平台,校地双方相助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144个,建设产学研相助基地、实习实训基地301个,相助开展项目研发503项,相助开展技术攻关项目201项。
2021年3月,在总结“双百工程”事情经验的座谈会上,PP电子学院化工与质料学院博士、2014年挂任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武玺旺老师说:“挂职锻炼真正实现了小我私家、學生、学校、企业的互惠互利、共赢多赢。挂职经历使我小我私家积累了大量的产物开发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后续事情中的技术研发和专业教学提供了工程知识储蓄和研究开发思路。通过将课堂搬到工厂现场、将工程师请进课堂,书本上的知识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引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PP电子花之都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兼任PP电子学院城乡计划与园林学院兼职教授的杨凯亮说:“通过兼职,我不仅学习了新理论,提高了业务能力,还发动公司副总、部门经理都积极加入到教学、实习和项目相助中,提升了公司团队的整体水平。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建设了良好的相助关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与工业需求对接,學生就业实习与技术培养对接,教師技术与公司工匠精神对接,科学研究与企业创新对接,进一步提高了产教融合效果。”
從事情成效上看,“雙百工程”真正實現了地方企業得實惠、學校轉型有內涵、挂職幹部增才幹的多方共贏局面。鞏固“雙百工程”事情成效與經驗,持續深化校地人才相助,成爲校地雙方共識。
鞏固成效再出發
2021年4月,PP电子市委人才委与该校党委配合出台了 《关于增强和革新PP电子市校地人才共建工程事情的实施措施》,启动了新一轮校地人才共建工程。
“升级”后的校地人才共建工程将校地人才相助规模由最初的PP电子学院1所高校笼罩到全部3所在许高校;将校地相助人员条件由原来的中层干部、高学历高职称专家人才扩展到科级干部以及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将校地相助的方式由单纯挂职拓展到项目式相助;在相助机制,服务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事情制度,越发强调精准选派、目标激励、情况优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地人才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实现校地双融双促双赢。凭据升级后的事情方案撰写的人才事情案例《校地融合再升级 人才共享促生长》荣获第五届全国人才事情优秀案例奖。
PP电子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教師黄杰对三国奇迹遗址文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领导學生创作了大量的三国奇迹遗址影视专题片和三国故事音频作品。他今年到PP电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文化科挂任副科长。黄杰老师说:“很是谢谢学校与PP电子市提供的挂职锻炼的平台,我会把自己的所学和研究的结果全部提供出来,愿与三国文化事业生长共进步。”
杜利敏是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专家、众平检测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照料,如今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PP电子学院食品与药学院兼职教授。2021年11月30日,她以“实验室宁静与防护”为专题,凭据自身近30年的实验室治理经验,给师生作了一场生动的陈诉,并就青年大學生体贴的未来检测行业的就业前景做了详细的解答。她说:“让學生学习、了解行业生长最前沿的知识,把學生培养成才,无论是对企业照旧对学校都是双赢的。”
教授走出象牙塔服務基層企事業單位發展,專家進校園助力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今後,許昌學院將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爲目標,以城校命運配合體理念爲引領,積極推進教育鏈、産業鏈和創新鏈“三鏈融合”,深化産業群與專業群、崗位群與課程群“四群互動”,通過政校企多元相助,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提升辦學保障能力,構建大學內部治理體系,爲全面建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新聞連接:http://xc.hnr.cn/xcjpyc/article/1/14742263068344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