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电子学院聚焦學生中心、立足服务需求、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三位一体”事情机制,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全員一體化推進思政教育,築牢育人底色
統籌夯實事情機制。學校鼎力大举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創新,建设分層次、體系化、重保障的思政教育事情機制,推動育人與專業教學、社會實踐、創新創業、黨建團學、治理服務等事情的深度融合,形成育人协力,搭建突出思政課程、日常思政主體,強調文化思政、網絡思政融入,以課程思政作爲支撐的課堂互動+校園協同+社會聯通“大思政”事情花样。學校圍繞“大思政”理念打造思政事情隊伍,在事業發展、學術提升、職稱評聘等方面搭建平台,突出對思政事情隊伍精培優育,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提供堅實保障。
统筹打造育人载体。围绕立德树人基础任务,学校推动实施“莲芯有我”生长计划,打造“莲芯”育人品牌,建设“面劈面·心连心”校领导联系青年學生制度,立项建设示范性“课程思政”项目,推动由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组成的“同心圆”式课程体系。学校把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运动,形成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樱花文化节等文化品牌,主动挖掘三国文化、钧瓷文化、中原农耕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发挥地方优秀文化育人功效。
——全過程深化教育教學革新,強化實踐能力
强化结果导向的教学模式革新。聚焦应用型人才的焦点能力和素养,重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结业要求”的逻辑支撑结构,把“结果导向”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人才培养全历程。深化课程建设供应侧结构性革新,实施學生“加入式”课堂教学革新,推动“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和“通识课程革新计划”“课堂教学范式革新计划”等十项革新,以应用型课程设计竞赛、实践教学大奖赛、教学创新大赛等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尺度,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践教学评估,增强质量信息反馈,促进教学质量连续革新。
强化打造协同育人的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和相助育人。企业加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全历程,与学校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平台,教師和學生加入企业的研发历程,实现“双向互动”。学校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建设了17个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助基地,与许继团体、森源电气等地方知名企业建设全方位、多条理的紧密相助关系,打造形成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优质资源情况。
强化突出应用的实践创新项目。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鼎力大举推进“OPCE”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革新,构建开放实践创新体系,勉励二级学院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學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96项,国家专利59项。深化以全员化教育、全方位实践、全要素服务为焦点的“三全”创新创业教育革新,引发學生创新创业潜能。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革新示范高校”。
——全方位加強校企相助建設,突出創新引領
領軍人才領軍重點學科專業群。學校主動融入河南省“三區一群”國家戰略,緊密對接許昌電力裝備、超硬质料等七大特色優勢産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産業,著力打造與地方産業高度契合的應用型學科。學校獲批6個河南省重點學科,並圍繞质料化工、食品生物醫藥、電子裝備與制造三大區域重點産業鏈,培養引進3名“中原學者”,構建對接區域産業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集群,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師資高地。
“跨界”师资队伍服务产教融合。推进校地人才双向交流,探索与PP电子市配合实施的“双百工程”升级版,积极对接地方人才项目,用足用活地方和学校人才政策的“待遇叠加”,学校高条理人才纳入PP电子市“英才计划”,打造人才“共引”事情机制。鼎力大举引进学术领军人才,打造高端创新团队,组建形成多个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師500余人。
現代産業學院引領高素質人才培養。學校積極探索産業鏈、創新鏈、教育鏈的有效銜接,組建“瑞貝卡學院”“鲲鵬産業學院”“生態都市産業學院”“大數據學院”等新型現代産業學院,獲批建設河南省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探索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産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http://hnrbpaper.dahe.cn/html/2020-12/02/content_459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