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起,《河南日報》推出“培育技术人才鍛造‘中原工匠’”系列報道,梳理我省職業教育多渠道育人的具體實踐,展示我省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深化産教融合,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積極探索。我校黨委書記闫紀建在3月7日推出的《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一文中做專家點評,指出,“一系列相關國家政策的出台,爲地方高校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地方高校應抓住這一曆史機遇,緊跟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地方,找准定位,發揮優勢,強調內涵,特色發展,打破傳統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慣性思維,努力建设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供給體系,更好更主動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該文還對我校在鈞瓷文化傳承創新、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創新實踐進行了報道。原文(節選)如下:
《國家職業教育革新實施方案》指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不少專家体现,這不僅爲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給難以與“雙一流”高校比肩的普通本科高校帶來了新機遇,也會讓無緣名校的普通學子擁有更強出彩能力,將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术型人才,可謂多方共贏。
鈞瓷是許昌的文假名片,也是重要的文化産業。千百年來,鈞瓷人才培養都是新老藝人師徒相授。許昌學院與禹州鈞瓷研究所聯辦的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讓鈞瓷人才培養走進了大學校園,鈞瓷方面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同步推進。許昌學院副院長鄭直教授科研團隊將納米质料與傳統釉料相結合,乐成開發出納米质料改性鈞瓷産品,讓鈞瓷成爲“細菌殺手”,對鈞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創新發揮了積極作用。
前不久,鄭直教授課題組與華中師範大學張禮知教授課題組相助的最新科研结果《納米表界面低溫調控與光電催化效率增強》,喜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依托這個項目,許昌學院的本科生被當作研究生培養。該團隊所在的許昌學院新质料與能源學院,本科生從大二開始就進入實驗室,高水平的科研帶動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漸入佳境。
專家觀點
地方高校迎來發展新契機
□許昌學院黨委書記闫紀建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深刻變化,面對經濟結構深刻調整、産業升級加速法式,特別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越发突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得不到真正滿足,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供給側結構性革新。在此配景下,推動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意義重大。
一系列相關國家政策的出台,爲地方高校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地方高校應抓住這一曆史機遇,緊跟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地方,找准定位,發揮優勢,強調內涵,特色發展,打破傳統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慣性思維,努力建设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供給體系,更好更主動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
新聞相關鏈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9-03/07/content_323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