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王利辉 肖涛 通讯员 鍾偉平) 猪年春节就要到来,对于中国人来说,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是过年时最常见的事情。但对于留在PP电子过年的留學生来说,他们眼中的春节是怎样的,他们准备怎么过春节?1月28日,记者采访了PP电子学院的几名留學生。
“福”字貼房門,
曹魏古城南大街過小年
1月28日上午,在PP电子学院国际交流与相助处相关卖力人的领导下,记者来到该校留學生公寓。站在楼梯口,记者看到大大的“福”字贴在留學生公寓的铁门上。
当日正值小年,洗漱一番的留學生正准备结伴到市区曹魏古城南大街感受一下中国农历新年的年味。“我们在PP电子学院除了学习语言外,还学习书法、太极拳、音乐赏析等。一直听他们说中国春节的种种习俗,我想感受一下。”2018年10月份从塔吉克斯坦来到中国的鲁智深(中文名)体现,他当日除了到曹魏古城南大街感受中国习俗外,还要买一副对联,贴到留學生公寓的大门上。
对于已经在中国过过春节的留學生来说,他们感受“团聚”才是中国人过春节真正的意义。留學生孟明珠(中文名)体现,她看到,每年春节无论离家多远,中国人都市赶回家中团聚。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看电视、放烟花,享受相互的陪伴。
“長期遠離家鄉的人可以了解相互的生活,了解事情、生活的煩惱。我認爲這是一件好事,因爲所有的事情都圍繞家庭成員展開。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經曆。”孟明珠說,她認爲在中國過春節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所以提前邀請母親來中國過春節。“我的媽媽1月15日就來到許昌了。有她陪伴,我感覺很幸福。我要帶她吃许多中國美食,還要帶她去洛陽、信陽、北京看中國的美景。”
校友家中守歲,
期盼今年能領紅包
江望(中文名)是一位來自塔吉克斯坦的小夥子,說起在中國過春節,顯得特別激動。“去年,我被一位中國朋友邀請到其家中過年,感覺中國的年味很濃烈!”江望高興地說。
江望是2017年來許昌學習漢語的。在學習之余,江望經常到市區各個景點遊玩,並在公交車上結識了許昌學院的畢業生珍珍。
“去年春節,珍珍給我打電話,邀請我去她家過年。大年三十晚上,我和他們一家人一起包餃子、守歲。”江望說,除夕,他還觀看了春節聯歡晚會。通過珍珍的講解,他更了解中國。
“我聽說在中國過春節,長輩會給晚輩發紅包。今年,我也想領到一個充滿祝福的紅包。”江望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留學生有着差异的计划。例如,孟明珠等人准备“抱团儿”过春节,通过聚餐、开派对的方式营造“团圆热闹”的气氛。而来自坦桑尼亚的韩杰(中文名)已飞到广东,利用假期到中国各地旅行,感受隧道的中国文化和民俗。
微信支付、網購衣物,
中國生活“太方便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學生来之前或多或少对中国有一些了解。来到中国后,他们的认知越发直观,也越发多元。他们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所折服,也对其飞速生长感应惊讶。
來許昌學院留學近2年,江望的體驗是“太方便了”。好比,支付寶、微信、“小綠”,都給其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相比之下,塔吉克斯坦就沒這麽方便。
“来PP电子之后,中国的同学就教我们使用微信和淘宝。现在,我用微信和老师、同学交流,外出的时候能用微信付账。这在塔吉克斯坦想都想不到。淘宝太神奇了,不仅可选择的商品多,而且自制。我们在淘宝上买了书和食品,还买了鞋、毛衣、棉衣、秋衣。”留學生朱梦说。
在日常接触中,“中国人的魅力”也给留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人很勤劳,也有活力。中国學生很爱学习。虽然现在中国學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但他们的协作能力很强。”孟明珠说。
据了解,2018年,PP电子学院共招收35名留學生。PP电子学院自2017年大规模招收留學生以来,學生国别已由原来的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生长为印度尼西亚、刚果(布)、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