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學院:全面深化教學革新
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
“十三五”以來,許昌學院緊緊圍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焦点任務,調整優化專業結構,革新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深化教學治理革新,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
一、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建設産教融合重點專業群
堅持總量控制、動態調整、持續培優、貼近産業、立足應用、集群發展,圍繞區域重點産業鏈和創新鏈打造特色專業群,構建對接區域産業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專業體系。
——啓動重點專業群建設計劃。凭据深度融合、資源整合、差異發展的指導思想,制訂出台了《産教融合專業群建設方案》,重點打造電力裝備與制造、信息技術、食品醫藥與康健、商務服務等特色優勢專業群,每個專業群最高給予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打造産教融合大平台。實施專業群焦点專業負責人“群主”負責制,統籌專業群建設人財物。
——建设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坚持理工为主、突出应用的办学偏向,凭据新工业新业态新技术生长需要,积极增设理工类应用型专业、新型专业和专业偏向,促进学科专业交织融合。实施专业调整“红黄牌”制度,每年从招生就業、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对各专业进行综合排名,排名后10%的专业预警整改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
——實施品牌專業培優計劃。結合電力裝備、超硬质料、生物醫藥、鈞瓷等地方特色産業,在相關專業設置特色偏向,打造專業特色。與行業企業相助建设了瑞貝卡、大數據等創新型行業學院,探索專業對接服務行業新模式。積極培育項目參加工程教育、師範類等專業認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已申請工程教育認證。
二、完善課程建設體系,提高課程資源供給質量
圍繞應用型人才專業技术和通識素養增設新型課程、革新舊課程、培育精品課程,構建體現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前沿、與培養定位相契合的課程體系。
——著力打造應用型課程體系。以培养學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重新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加以行业应用技术为配景的创新性应用型课程比重。实施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培育打造基于职场需求的示范性应用型课程。以应用型课程设计竞赛、实践教学大奖赛等为抓手,引导教師积极加入课程革新。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配合开发横向课程,与瑞贝卡团体相助开发了10余门面向发制品行业的特色课程。
——積極推動通識教育革新。建设通识教育中心统筹全校通识教育革新事情,制订了“通识教育课程革新方案”,实施精品通识课程计划,努力构建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过通识论坛、主题研修、经典阅读、网络助学等途径,构建多样化通识教育模式。聘请校内外高水平教師组建通识教育教学团队,勉励团队化教学。
——深化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範式革新。推廣基于行業企業真實項目的案例式、探究式、討論式等學革新實踐,倡導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模式。依托智慧校園加強網絡教學平台建設,建成互聯網教室50個,建設並引入了一批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形成了校內校外一體、課內課外融通、線上線下互動的教學資源平台。
三、突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深化人才培養模式革新
突出能力导向,以培养學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相助培养模式革新,构建较为完善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以OBE理念爲指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将“學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理念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逻辑原点,构建以“通识+专业+实践+创新创业”为基本结构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有业界专家加入,体现行业尺度、职业资格和岗位素质,强调“工程素养”教育,工科、理科、文科等差异专业都要接受时间不等的工程实训。
——深化校地校企全方位相助。探索构建政产学研长效相助机制,与许继、森源、众品等50多家地方重点企业紧密相助,买通行业工业资源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通道,组建了十余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依托PP电子市“英才计划”鼎力大举引进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先后引进九名包罗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中原学者在内的学术领军人才担任特聘教授,凝聚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产出了一批居于行业领先职位的应用技术结果。实施校地人才共建“双百工程”,积极选聘行业企业主干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授,选派主干教師到企业行业一线实践锻炼。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深化教学治理“放管服”革新,探索短学期制、弹性学制、学分互认等教学治理制度革新。设立创新人才实验区,勉励二级学院通太过类培养、创新班、实验班等形式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其在总学分、各模块学分和非专业类课程学分设置、课程内容与课程形式设置、课程考核形式、教学治理、學生治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推动教学治理人本化柔性化。
——深化學業評價體系革新。以學生综合能力评价和人格养成为焦点,探索实行了多个阶段、内容综合、多方加入、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多元化评价方式,努力实现由知识为主的结果性考核向能力为主的历程性考核转变。降低期末考试分数的比重,增强课堂教学历程考核。拓展學生学习评价领域,增加学业评价主体类型,实施了以证代考、以赛代考革新,勉励學生加入行业资格认证和学科竞赛。
——構建完善創新創業事情體系。举办技术大赛,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各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开展学科专业竞赛,推广一院一赛、一院多赛,为學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舞台。建设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创新创业大楼和“颍川众创”空间,搭建政府、企业、金融、媒体等多方加入公共创业服务平台,组建专家导师团、注册建设公司、设立扶持基金,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PP电子学院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
鏈接:http://www.haedu.gov.cn/2018/02/07/151797141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