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史曉琪 周曉荷
精美的鈞瓷還能殺菌、釋放新鮮空氣,成爲“細菌殺手”?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許昌學院的科研新结果。
“我的科研團隊已將納米质料與傳統釉料結合,乐成開發了納米质料改性鈞瓷系列産品,‘一種通過外加納米质料在氧化氣氛下燒制鈞瓷的要领’獲國家專利,並轉讓給河南大宋官窯股份有限公司,對鈞瓷的傳承與創新將起到積極作用。”12月1日,許昌學院副院長鄭直教授告訴記者。
近年來,許昌學院圍繞地方重點産業,培育打造了電力電氣、食品醫藥、土建園林等特色專業群。通過當地政府的組織協調,學校與幾十家地方骨幹企業聯合建设了科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還與許繼集團、瑞貝卡集團等地方知名企業合辦專業,深化校企相助育人和人才培養模式革新。
“PP电子学院立足PP电子实际搞研发,将依托学校的研究机构、特色专业、大學生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平台,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着力,为把地方工业做大做强着力。”该校党委书记闫纪建体现。
和許昌學院一樣,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貢獻力量,同時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我省地方高校、職業院校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幹。
漯河食品職業學校不斷革新創新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先後和雙彙集團等32家企业开展定向培养,实施订单教育,校企共建特色学院或开设冠名订单班,通过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建的“五共”人才培养模式,瞄准社会需求、工业需求办学,促进學生高质量就业。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對課程模式進行探索,通過“融课程、融体系、融体制”的“三融”革新,逐渐构建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让學生在加入生产的历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少用人单元体现这个学校的结业生“很好用”。“我们正在转变教学模式,从为企业培养人才到为行业培养人才,大幅提高结业生质量,助力工业转型升级。”该学院副院长王本亮体现。
作爲第一人口大省,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术型人才緊缺一直是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鼎力大举發展職業教育既是民生問題,更是區域競爭力問題。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以人才培養爲基础,以就業創業爲導向,堅持走産教融合、校企相助之路,通過革新辦學機制、配合産業轉移、引領産業升級,不僅提升了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質量,更有效支撐起當地的産業發展戰略。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相助;建設知識型、技术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爲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偏向,規劃了前景。”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体现,未來,將有更多“藍領”升級爲“金藍領”,在增加收入的同時提高社會职位,爲自己贏得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新聞鏈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7-12/04/content_204962.htm?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