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3月2日《許昌晨報》第19版《如何實現“好人效應”的最大化?》一文中,以《學雷鋒實現常態化》爲題對我校編外雷鋒營的事迹進行報道,轉載如下:
如何实现“好人效应”的最大化? (节选)
需要從自己的本職事情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 记者 肖濤 通讯员 甯智沛
焦点提示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日。但近些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實踐中逐漸有些走樣。雷鋒“三月來了四月走”,學雷鋒成了“走過場”的說法此起彼伏。那麽,新時期學雷鋒該爲何學、學什麽、怎麽學?
其實,在我們周圍,從來就不乏行動者。他們默默堅持,從不張揚,把“雷鋒精神”和生活融爲一體,悄然完成著一種傳承。3月1日,記者走訪了我市高校和愛心團體,以及部门市民,請他們結合自身情況,談談該怎樣與時俱進地理解和弘揚雷鋒精神,實現“好人效應”的最大化。
學雷鋒實現常態化
“這幾年,社會上不時傳出對雷鋒其人、其事、其言的質疑和诋毀,我對此十分氣憤。”今年68歲的王海忠体现,雷鋒是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家喻戶曉的好人,希望各人在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同時堅定信念,排除各種幹擾,相信雷鋒的真實性,相信雷鋒精神的巨鼎力大举量。
“我的孫女上初中了,你讓她說雷鋒的事迹,一問三不知,但說起明星八卦如數家珍。”王海忠希望學校和媒體加強雷鋒生平事迹和雷鋒精神的宣傳。
近年来,随着建设全国文明都市事情的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和高校均增强了对學生向善、向好的品德教育。其中,PP电子学院在2014年4月建设了编外雷锋营,至今先后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运动2430余次,加入师生近27000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64000小时,在全市建设有34个牢固服务基地和21处公共服务点。
“编外雷锋营的志愿者们通过一次次志愿服务运动通报着光和热,将雷锋精神具象化,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雷锋精神的真正寄义,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學生活不行或缺的一部门,把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青年學生的血液中去,真正做到‘向雷锋同志学习’。”PP电子学院团委书记谢依楠体现,学习、宣传雷锋精神,纷歧定非要照本宣科,可以接纳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各人在加入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领会“雷锋精神”。
不知何时,“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说法此起彼伏。对此,市民宋钦则建议:“学雷锋要想实现常态化,要害是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协力。例如,新闻媒体和教育部门加大学雷锋运动的宣传力度和教育力度,引导宽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學生积极加入。各部门、各单元把学雷锋运动与日常事情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建设运动结合起来,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让学习雷锋成为惯性。此外,还要突出学雷锋运动的实践性、加入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缔造更多的时机宁静台,让各人乐于加入、便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