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河南日報】古老民間舞猶帶泥香來

作者:杨万东 鍾偉平來源:《河南日報》6月21第11版 編輯:鍾偉平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17-06-22

   6月21日《河南日報》第11版以《古老民間舞猶帶泥香來》爲題,報道了我校“河南民間舞蹈活態呈現”走進河大、鄭大的專場展演活動。


    河南民间舞蹈活态泛起展演会集多个河南本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017雅致藝術進校園”的亮點之一。展演已陸續走進河南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獲得一致好評。

   看不盡的勞動風情

   悅耳的霸王鞭、俏皮的顛花挑、豪氣的大碗酒、喜慶的扭秧歌……6月13日晚上7時開始,鄭州大學“學習堂”裏,河南民間舞蹈活態呈現展演精彩紛呈。

   河南民间舞蹈活态泛起展演会集多个河南本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PP电子学院舞蹈学专业的學生演出。

   舞蹈處處呈現鄉土風情:模擬農民春耕場景、寄托人們“人強牛壯,豐收在望”的《打春牛》,表現村民熱愛勞動、性情旷达;以河南著名民歌《編花籃》爲藍本創作的舞蹈《摘棉花》,描摹了一群妙齡少女活潑歡樂的勞動場景,輕盈靈動的舞姿、別具匠心的服裝道具讓人過目不忘;《擡花轎》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高擡火轎”和河南秧歌融合在一起,展現了河南秧歌特有的“大腳踩,大手甩”的特征以及獨有的執扇方式和腳下律動……

   商城縣文化館一位退休老幹部看了節目後說,河南的民間舞蹈不會丟了!

   据介绍,河南民间舞蹈活态泛起展演的作品由PP电子学院舞蹈学专业团队原创。当初,PP电子学院组建了作品创作团队,由该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刘柳教授担任总卖力人,以多名教師为主干,并积极吸纳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音乐家、编导家和舞美、服装、灯光设计等专业人才,保证了作品的艺术水准。

   “此次展演,以厚重的河南文化积淀为依托,将河南活态民间艺术搬上舞台,将浓烈的时代气息与鲜活的民间原生态相结合,凸显河南民间音乐舞蹈的奇特魅力,以历史人文为配景对河南特色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诠释。”刘柳说。

   挖掘100余種民間舞蹈

   展演總負責人劉柳說,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厚重的曆史積澱和璀璨的文化藝術。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河南的文化藝術代表了中華文明的最高水平。如今,河南民間舞蹈卻面臨十分嚴峻的傳承和發展問題。

   爲了對河南民間舞蹈進行搶救性挖掘和整理,自2012年起,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積極開展民間文藝采風,先後組織近200名師生分赴河南各地,對具有代表性的100余種河南民間舞蹈進行資料搜集,對霸王鞭傳承人董建设、銅器舞藝人王恩彩、鯉魚鬧蓮傳承人王安良等30余位民間藝人進行拜訪,並邀請一些民間藝人到學校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對大量的中原民間舞蹈資料進行挖掘和整理,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已基本構建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舞蹈類遺産研究的資料庫。在此基礎上,該學院舞蹈學專業團隊開展了截至目前河南省唯一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舞蹈類項目——河南民間舞蹈史的研究。

   “我们把民间舞蹈搬上舞台,既是一种展示,同时也希望人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中原民间舞蹈。”刘柳说。

   河南民間舞蹈活態呈現展演是“2017雅致藝術進校園”的活動之一,由省教育廳、文化廳、財政廳主辦。展演已走進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師生反響熱烈。

   2005年開始,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雅致藝術進校園”活動。“能被選爲‘雅致藝術進校園’項目,我們很受鼓舞。”劉柳說,許昌學院將會把更多民間舞蹈搬上舞台。

 (原文鏈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7-06/21/content_157287.htm)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