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關單位、二級學院(社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创新教育贯串教育运动全历程,切实提高學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研究决定举办PP电子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學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组织建设PP电子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學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卖力竞赛的组织治理事情。组委会由相关校领导及教务处、科研处、學生处、招生就業处、校團委等部门卖力人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團委,卖力竞赛的日常事情。
二、參賽資格
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PP电子学院在校學生均可报名参赛
三、項目類別
參賽項目分爲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三大類。
1.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主要是涉及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數理、生命科學及能源化工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論文。其中分爲機械與控制(包罗機械、儀器儀表、自動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築等)、信息技術(包罗計算機、電信、通訊、電子等)、數理(包罗數學、物理、地球與空間科學等)、生命科學(包罗生物、農學、藥學、醫學、康健、衛生、食品等)、能源化工(包罗能源、质料、石油、化學、化工、生態、環保等)五個學科類別。
2.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
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执法、教育、治理六個學科內,支持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等五個組別形成社會調查報告。其中,“發展成就”可以著眼于我國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市場主體革新創新、對外開放等;“文明文化”可以著眼于社會文明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等;“美麗中國”可以著眼于環境質量改善、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踐行;“民生福祉”可以著眼于脫貧攻堅结果、鄉村振興戰略、教育就業民生發展保障等;“中國之治”可以著眼于社會治理、法治建設等。
3.科技發明制作
科技發明制作分爲A、B兩類:A類爲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爲投入較少,且能爲生産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科技發明制作A、B兩類均設: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數理、生命科學及能源化工等五個學科類別。
四、申報條件
1.参赛作品应从实际出发,偏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勉励结合寒暑期社会实践运动和常态化社会实践运动,推动社会实践结果转化高质量研究结果,做好参赛作品的培育、申报。勉励中国国际大學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學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适合加入本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积极报名参赛。
2.参赛作品可分为小我私家作品和团体作品。原则上每件作品指导教師不凌驾3人,指导教師指导作品不凌驾3件。申报小我私家作品的,申报者必须肩负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事情,作品判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相助者必须是學生且不得凌驾两人;凡作者凌驾3人的项目或者不凌驾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团体作品。团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學生,且总人数不得凌驾8人,作品一经申报,团队成员原则上不再更改。勉励跨学院、跨学科相助组队。
3.參賽作品涉及下述內容時,必須由申報單位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质料,否則不予評審:
對動植物新品種的發現或培育,須有省級以上農科部門或科研院所開具證明;
對國家保護動植物的研究,須有省級以上林業部門開具證明(證明該項研究的過程中未産生對所研究的動植物繁衍、生長倒霉的影響)
新藥物的研究,須有衛生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鑒定證明;
醫療衛生研究須通過專家鑒定,並最好附上在公開發行的專業性雜志上發表過的文章;
涉及燃氣用具等與人民生命財産宁静有關用具的研究,須有國家相應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認定證明。
4.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學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运动结果。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结果(含“挑战杯”全国大學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办单元加入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规模之列。
5.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团体申报,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師(或教研组)推荐(推荐人和指导老师可以是差异人),经学院审核确认(详见附件1作品申报书)。
五、质料要求
1.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需提交资料包罗:申报书、作品(含学术论文+支撑质料,8000字以内)。论文须为中文,外文论文须有中文翻译,支撑质料可包罗对论文的进一步阐释、已发表刊物论文页扫描件、影响因子证明、查新证明、检索证明、实验相看护片、图片、扫描件等。
2.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需提交资料包罗:申报书、作品(含调研陈诉+支撑质料,调研陈诉15000字以内)。内容需为中文,支撑质料可包罗被接纳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元所做的种种生长计划、革新方案和咨询陈诉,同时附上原件及接纳单元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判定质料,调研历程的问卷、访谈纪录、照片、发表的相关论文、相关单元(机构)的反馈、相关奖励证明等。
3.科技發明制作需提交资料包罗:申报书、作品(含研究陈诉+支撑质料,研究陈诉8000字以内)。研究陈诉可图文并茂,要写出作品制作的目的意义、制作历程、结果、创新点、实际应用情况(或应用前景)、存在不足及下一步需要完善的事情,陈诉中需包罗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支撑质料可包罗获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奖项证书、判定证书、应用证书、应用证明及其他资质质料等。入选校赛终审的科技发现制作类作品在校赛终审阶段需进行作品实物展示。
六、賽程部署
1.院賽選拔階段(2024年12月—2025年2月)
(1)各学院(社区)建设學生课外学术科技运动事情小组,确定本院参赛组织实施计划。要做好充实的宣传和组织发动事情,充实调动宽大學生和教師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學生认真选题、联系指导教師、组成团队。
(2)各學院(社區)組織院內專家評審小組對本學院(社區)申報項目進行初評立項,並于2025年2月28日前將推薦參評的作品《報名表》(見附件1)、《項目彙總表》(見附件2)、《作品申報書》(見附件3)和研究報告、專利證書、調研報告、學術論文等相關支撐质料電子版發送至大賽官方郵箱(郵件名稱:學院(社區)+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2.校賽初審階段(2025年3月)
邀請專家根據參賽作品類別,對參賽作品進行書面評審,評選收支選校賽終審的作品。入選校賽終審的作品申報人根據專家意見,對參賽作品進行補充完善。
3.校賽終審階段(2025年3月)
校賽終審接纳線下路演答辯和作品展示的形式,邀請校內外專家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入選作品申報人凭据評審要求對參賽作品進行答辯彙報和作品展示(科技發明制作類),評委根據評審標准結合答辯彙報和作品展示(科技發明制作類)情況對入選作品進行全面評審,確定校賽終審結果。組委會依據終審結果和省賽指標確定參加省級競賽的作品名單,向全校進行公示。
4.重點項目持續培訓階段(2025年4月)
邀請專家對推薦參加省級競賽的重點項目開展賽前培訓,指導各團隊凭据省賽評選要求,對參賽作品進一步修改完善。
注:以上时间部署将会凭据全国、全省相关赛事通知进行调整,届时将宣布在校團委荷花网主页及校團委官方微信平台,请实时关注。
七、評審獎勵
根據申報作品類別、數量,設置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若幹。根據推薦作品數量和獲獎情況,對競賽成績優良、組織事情突出的學院(社區),頒發“挑戰杯”“優勝杯”和優秀組織獎。
八、事情要求
1.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要统筹做好竞赛宣传事情,积极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竞赛气氛,积极发动學生报名参赛,引导宽大青年學生在竞赛中提高本事、收获生长、增进认知。
2.强化培育,保证质量。要充实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参赛团队提供须要的支持,进一步提升参赛作品质量。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增强对参赛团队的指导培训,选派专业教師资助参赛团队做好选题和质料撰写事情。
3.精心組織,加強審核。要部署專人負責競賽組織事情,加強對推薦作品的審核把關,確保作品的原創性、真實性,根據賽程部署,按時做好质料上報事情。
競賽官方郵箱:xcxytw@126.com
教务处 科研处 學生处 招生就業处 校團委
202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