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通告
當前位置: 首頁 >> 通知通告 >> 正文

關于召開許昌學院2017化學名家論壇的通知

作者:許志紅來源:化學化工學院 編輯:程妍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17-04-14

報告題目1:科技前沿與變革創新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洪茂椿院士

報告題目2:配位超分子化學與质料— MOF基金屬-有機质料(MOMs)自組裝與性能

報告人: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蘇成勇教授

報告題目3:高核稀土及稀土-過渡金屬簇合物的合成及磁熱效應研究

陈诉人:厦门大学化學化工學院龙腊生教授

報告題目4:光電功效配合物研究進展

陈诉人:南京大学化學化工學院左景林教授

時間:2017416日(星期日)上午900-1200

地點: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歡迎廣大師生屆時參加!

                              科技处   化學化工學院  新质料与能源学院

2017年4月14日

附專家簡介:

洪茂椿院士: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亞太质料科學院院士。《Crystal Growth & Design》,《結構化學》和《波譜學》雜志副主編,Inorg. Chem. Commun.》,《Inorg. Chim. Acta》,《J. Mol. Struct.》,《中國科學B版》和《化學進展》等雜志編委。

中共福建九屆省委委員,中國科學院福建海西研究院黨委書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無機化學學科評審組組長,國家納米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成員。1978年畢業于福州大學化學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碩士學位。曾在美國、英國、香港等地做訪問學者,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化學系做JSPS訪問教授並獲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新质料與器件、無機功效质料、納米质料、無機-有機雜化质料的制備、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和應用研究。199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資助,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0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化學獎,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3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得物理學會首屆王天眷波譜學獎,2001年獲人事部和中科院先進事情者稱號,2002年度被評爲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和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專家,2003年獲福建省先進事情者稱號, 2004年獲福建省優秀科技事情者,2004年獲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獎,200311月當選中科院院士,2005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和福建省科技特別貢獻獎,2010年被評爲全國先進事情者,2012年獲全國優秀科技事情者和全國十佳科技事情者提名獎。

作爲首席科學家提出和組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功效導向晶態质料的結構設計和可控制備”、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化石資源轉化用新型高效納米催化质料與結構研究”、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重大科學目標導向“貴金屬高效利用與替代的納米催化质料”、中國科學院戰略性科技先導專項(B類)“結構與功效導向的新物質創制”等項目研究。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功效導向晶態质料的結構設計和可控制備”、重大項目團簇體系的協同效應和作用機理(21390392)、重點項目團簇及其化合物的制備與功效(21131006)

蘇成勇教授: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傑出青年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996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中山大學、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事情,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做洪堡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做訪問學者。目前主要從事與環境能源相關的配位超分子化學與质料領域的研究。迄今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 Nat. Commun.Chem. Soc. Rev. 等國際研究性和綜述性雜志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學術结果被他引或評述12000多次,H指數61。擔任國際知名期刊《Inorg. Chem. Comm.》亞太地區主編,國際晶體學會《IUCrJ Co-editor,英國皇家化學會《J. Mater. Chem. A》顧委,中國晶體學會副理事長。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3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7年),2000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0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2012年擔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14年人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16年擔任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委员。

龍臘生教授:厦门大学化學化工學院化学系、固体外貌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師。现为中国晶体协会理事,中国《无机化学学报》编委,美国《Cryst. Growth Des.》專題編輯 (Topic Editor2012-2015)1986年畢業于安徽師範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化學系,獲得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于中山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999月到廈門大學事情至今。1999年曾赴香港中文大學開展短期相助研究。20055-20064月,赴日天职子科學研究所開展相助研究。主要從事高核金屬簇合物合成及分子電學性能(介電、導電、鐵電)方面的研究。迄今爲止,在包罗Acc. Chem. Res., PNA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Eur. J., Chem. Commun., Chem. MaterInorg. Chem等國際知名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相關事情被美國<<化學工程新聞>>NatureNature NonotechnologyChemical Science、美國化學會Heart Cut以及國外著名科技網站Physorg.ComPhysics inventions選爲研究亮點進行了專題報道,並做了很是正面評價。

左景林教授:南京大学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获得者,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21997年獲南京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和1998年分別赴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相助研究。2000-2001年,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博士後(洪堡基金資助)。2001-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和化學生物系博士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分子及自旋體系中的量子調控”和“分子體系中電子電荷和自旋的量子調控”首席科學家(20072012年);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2009年);2015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光電功效配合物的合成、性質和應用研究。在納米分子磁體、分子導體及磁性半導體、有機電致發光等功效质料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共發表論文兩百余篇。現任《中國科學:化學》雜志編委。20042002年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光電功效配位化合物及其組裝,均爲第三完成人)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