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宣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校組織申報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被認定爲“線上線下混淆式一流課程”,實現了我校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零的突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蔡清伟教師团队任教的课程,是我校第一批转型生长课程建设项目重点培育的网络课程,于2016年完成慕课录制任务。在此基础上,该课程组遵循“OBE”理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革新,以问题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以學生为中心创新教学要领,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淆式教学。经过恒久培育建设,该课程已成为具有学校特色、深受學生喜爱的“金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焦点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校筑牢教学中心职位,聚焦内涵生长,不停深化课程建设与教学革新,出台了《PP电子学院教学革新与生长五年计划》,从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了教学革新与生长,实施了包罗“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在内的十大革新计划。“一流课程建设计划”以OBE理念为遵循,坚持“整体提质,重点培优”的原则,一方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连续完善与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相契合的课程体系,通过修订教学纲要、系主任说专业、教師全员说课程等运动,有效保证了OBE理念在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的落实;另一方面,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建设、校级示范性应用型课程培育、通识精品课程培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等为抓手,发动提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目前,学校培育建设了29门校级“一流课程”,50门示范性应用型课程,累计建有校级种种精品课程110门,遴选了110余门校本精品通识课程和40余门通识焦点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教育部“精彩一门课”,《中学地理课程尺度与教学设计》等13门课程获批河南省一流课程,《汉语揭秘》等7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执法基础》等5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课程建设成效逐步凸显。在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历程中,学校连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教師培训,每年十多次的培训运动助力教師们有效开展教学革新,在全校规模内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教改气氛,涌现出了一批致力于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中青年教師,部门教師已在省级、国家级教学角逐中屡获佳绩。
據悉,本次評選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申報推薦、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等環節,全國高校範圍內共認定了3559門一流本科課程。河南省高校獲批課程79門,主要漫衍在22所高校,同類院校中,洛陽師範學院、南陽師範學院、洛陽理工學院各獲批一門。
学校将充实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作用,连续深化“OBE”理念,坚持以“两性一度”质量尺度引领发动宽大教師积极加入课程建设,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教育教学革新,促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