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我院本科生创新实验结果发表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

作者:高远浩 何伟伟 郭珊珊來源:新质料與能源學院 編輯:鍾偉平 訪問次數:發布時間:2019-07-02

 日前,我校新质料與能源學院本科生刘伟娟和李宗昌同学的创新实践课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Shell surface sulfidation mediated the plasmonic response of Au@Ag NPs for colorimetric sensing of sulfide ions and sulfur”为题,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应用外貌科学》(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9, 481, 678-683),中科院JCR一区期刊,影响因子5.1。刘伟娟和李宗昌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

含硫物种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特定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纳米质料的性质和功效,对该作用的认识引起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新质料與能源學院刘伟娟和李宗昌同学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追随何伟伟老师开展本科生开放平台实践课程,选题着眼于研究无机硫离子与金属纳米颗粒的作用,他们以等离子体纳米结构Au@Ag为模型,研究了多种硫物种(S,SH-,S2-)与Ag之间的硫化反映。Au@Ag具有奇特的光学性质,其外貌结构和组分的微弱变化就能引起溶液颜色和光谱的巨大差异。借此现象,可实现对硫和Ag纳米颗粒化学反映动力学行为的光学监测。他们发现硫物种可以引起Au@Ag到Au@Ag2S的快速转变,硫化水平差异陪同着可调控的外貌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和颜色发生。此外,SPR最大波长或吸光度与硫物种的添加浓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进而可实现对硫离子的快速可视化检测。该要领对硫粉和硫化物(S,SH-,S2-)的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由于硫物种和金属纳米颗粒广泛用于生物和情况相关体系,这些结果可为金属纳米颗粒和含硫分子的组合寻找新应用。

该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的支持。近年来,新质料與能源學院开设了《开放平台创新实践课程》,制定了“质料之星”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本着“教学与科研并举,创新与实践相长”的理念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本科生,为探索应用型大学的科教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图片由新质料與能源學院提供)

 

 

PP电子学院地址:中国·河南·PP电子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PP电子学院信息化治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ICP備08001014號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